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下列古诗词的意思= =.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7 19:21:26
求下列古诗词的意思= =.
1 2 3 啊呐.1:20分前回答=U=.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注释] ①泊船:停船靠岸. ②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③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④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⑤数重:几层. ⑥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⑦何时:什么时候. [译诗] 京口与瓜洲隔水相望, 离南京也只有几层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 明月啊,何时照我回还? [赏析]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天净沙①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马致远,生卒年不详,元大都(现北京人),著名戏曲家. ②:黄昏时的乌鸦. [编辑本段]【译文】 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游子还在浪迹天涯. [编辑本段]【赏析】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 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天净沙·秋思 被喻为秋思之祖,用了白描的手法,创造典型的环境,能够烘托出那种思乡感情.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汴水与泗水是古代淮河下游两条最大的支流,也是古代我国两道南北大动脉.如今,这两条河流已成为宿迁市的“文物”和“市宝”.瓜洲:在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瓜洲本为江中沙洲,沙渐长,状如瓜字.吴山:在浙江杭州,春秋时为吴国南界. 这首词到底为谁而作,白坛上也有许多说法,如:樊素、柳枝.但更倾向于樊素.“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小蛮是白的两个家伎.白居易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时买下的.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赏析]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但同样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爱人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还是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于是就在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到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然而那与不过是个空想,无奈啊,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只能倚楼而望,回忆昔日的欢乐,来遣散心中的郁闷罢了. 可大家想一想“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是怎样的意境啊. 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 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月明人倚楼”,想象皓月当空、独自倚楼远望这样一幅画面,觉得更有意境.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远波,想象这流水将流到瓜洲渡和长江汇合,再想到吴中(江南)的山也面带愁容,实则深切怀念远在江南的情人,希望情人能从吴地归来,过瓜洲古渡,溯流北上与自己相会.下阕直接抒写情怀,因所思之人没有回来,只得在这月明之夜,独倚高楼. 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全词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再配上那柔和的民歌风味,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