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史记》的阅读教学要把握好哪些环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29 07:18:00
《史记》的阅读教学要把握好哪些环节
《史记》是我所教过的,或者说是我最近刚教过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很多体会,就今天的问题来说,要教好《史记》应把握好那些环节呢?
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来谈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忽略了基础知识。《史记》的内容非常丰富,相对于以前所学的文言文又是较困难的,文言知识点非常多,也非常全面。正是这样,我认为教师更要把握好这个总结学习文言知识的机会,带领学生全面的去接触和把握文言知识,我们要把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点滴积累,要求学生有一笔记本,把学过的课文所有需掌握的重点过滤记录,并且养成分类整理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做好要求,首先还要做好示范,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把重点实词、虚词给学生提示出来,尤其是重点之重点,学生容易忽略的,感觉比较困难的,一定要在黑板上写出来,并且要归类,一定要条清目楚,绝对不可含糊。然后是文言句式,陈述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等一一解释清楚,尤其是倒装句,又有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等,又状语后置中又有介词短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等。我们把原理都要一一的解释清楚。我觉得最繁的还是积累实词意义和虚词用法,在每篇课文里都可圈可点。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强调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把枯燥的东西生动化,比如,我会把文言的准确、简练、生动、有文采不断地展示给学生,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联系生活,尤其是古今语言表述的对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可以有成就感,当他们一步步地积累知识,一点点地收获,感受到文言知识点的重要和精彩,他们愈来愈愿意去学习。而且这些也是考试的法宝,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提高成绩和阅读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因为《史记》有难度,大都删繁就简,之大概地讲解文意,尤其是现在很多老师有了新的误区,就是不把文言文当成文言文来学,当成现代文来学,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往往又偏颇了,忘了基本的东西。比如说《夏本纪》很多教师直接忽略过去,不讲了,只挑些简单的,比如说《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屈原列传》等等,故事情节生动的,这些固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往往只凑了个热闹。
第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引导。正因为一部《史记》博大精深,所以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作用一定要发挥的足。我教《史记》很小心,因为它牵涉到太多的历史,政治等知识,对于见闻经历还很单调的学生而言,很多的事情他们还都不懂,也没有多少生活体会,他们往往不会理解在那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古人的所作所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难以找到认同感。比如学习项羽,对这个历史人物向来褒贬不一,还有刘邦,甚至孔子,屈原,荆轲,以至司马迁本身,如何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些什么,领会这些历史人物的精神气质,达到学习语文的人文主义引导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我们不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借口,把自己的任务抛开,直接让学生查资料,自己学习,这种效率是很低的,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混乱,没有步骤。教师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课,把该讲读的课文提前给学生提示出来,然后在学习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有个大纲,一定要有问题引导。比如学习《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可以对照着来,从最生活和通俗的角度来提问,刘邦是什么样的人,项羽又是什么样的人,二人为何有成败的不同,又有英雄和无赖的不同,后人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等等。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入文本,去探讨,去学习。教师一定不要忘了一个原则,就是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结合,文学性和生活性的结合,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结合。
第三,循循善诱,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把文本看足。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过程步骤,不要太急,不要过于催促,也不要只往自己备好的方向引导,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思考,注意问题的多向性。当学生没有思考好的时候,一定要提示他再思考,再学习,千万别喋喋不休。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思考的自由,学习的自由,有不同见解的自由,文学是活的,无论是这样的一部史书,还是其他,都是在给我们提供生活的借鉴,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正面的东西要学,反面的东西也要学。
第四,注意总结和对比。教师要有每课的总结,学生也要有,学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一定要心里清楚,表达上明白。
《史记》给了文明太多的东西,我们不和大意,不可随便,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话,老师都没有读懂,又怎么教好学生呢?原来这是不学的,近几年才有的,我真真希望,每个教师把历史学好,把文章写好,把语言表达好,一个头脑清晰的教师,心有城府的教师,胸有点墨的教师才可能教好课,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所谓的教学环节还都在教师的成竹在胸中,当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就会有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