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读《归去来兮辞》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30 11:58:28
字数:800字左右
解题思路: 陶渊明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归去来兮辞》等于是他个人的自叙传。写作这篇读后感,要注意和陶渊明生平相结合,落脚点是陶渊明的执着,坚持,原则性,隐逸精神等等特质对今天人们的启示。
解题过程:
《归去来兮辞》的悲凉
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我们谈论《归去来兮辞》时,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然而我却读出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
例如文章第一段交待诗人归隐的原因和决心。不管是他传还是自序,都不难看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是“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诗人质性自然,与俗相违,矫厉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违心违己,在诗人看来是玷污心性,扭曲灵魂,因而深感惭愧,惆怅悲伤。一旦醒悟,便觉得“往者不可谏”而“来者犹可追”;觉得“迷途未远”,“今是而昨非”,因而决计弃官归田。这中间固然有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庆幸,更有陷身官场、铸成大错的沉痛。大梦初醒、了然彻悟的“归田”宣言中更有痛彻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责自悔。
又例如文章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文字全是“欢乐其表,忧痛其里”的曲折暗示。亲戚农人,诗人可以和他们“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天说地,家长里短,有远离官场的淡泊,有共享亲情的温馨,可是,诗人心性高洁,与世相违,风流雅致、高标独步,这远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市井小民所能理解、所能认同的,和乐欢悦的交谈之中饱含世无知音的隐忧。
读了《归去来兮辞》,在田园之乐,人生得解之外,我看到了陶渊明的无奈和心酸,不足为外人道的痛苦和纠结。为了保持纯真质朴的天性,他只好到自然山水中去寻求心灵的解脱和情感的寄托了。文中有诗人返朴归真、颐养天年的自足自安,也有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苦叹;有纵浪大化、逍遥浮世的自由自在,也有误入官场、心性扭曲的懊悔痛心;有家人团聚、琴书相伴的宁静淡泊,也有世乏知音、心曲难诉的郁闷孤寂。总之,《归去来兮辞》这篇孤愤难平、忧乐相生的心灵之歌,让我看到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
不学陶公归去来
陶渊明在中国文坛上历来以他的乐观旷达出名。《归去来兮辞》更是自古以来的经典篇目。许是读书的心情不同,我从中读出了隐居生活的悠然和田园生活的安闲。却怎么都不能充分感受那种旷达自由的心境。
也许我是俗人,我只是在想,耕作,喝酒,读书,写诗,登高。这些偶尔为之确实是悠然而快乐的。但是如果一辈子如此会不会觉得太空虚?生而为人的价值是什么?生活的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而生存的价值却是由社会来体现的如果一生就这么在山水间流连着过去了,除了平静安详,偶尔会不会有那么一丝遗憾。
可是再回去看看陶渊明所生活的时期,我又觉得自己实在是强词夺理了。晋末南北朝时期内忧外患,还是门阀制度最“辉煌”的时候。像陶渊明那样出身寒门的才子也只能遗憾的叹一声“生不逢时!”陶渊明在隐居之前,内心充满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唾弃之情。因为不愿再去投身泥淖,所以才转而拥抱大自然。这其中有的又何止悠然和旷达。恐怕初时也有些无奈吧!
不由想起那首广为人知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海。”一瞬间世界里好像有海风拂过,百花盛开。可是这只是海子虚构的幸福,他根本没有去“面朝大海”,所以他的“春暖花开”只能在天国里寻找了。什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是一面深深的绝望,一面又深深的渴望,哽咽的说着“我是幸福的 ”。
我至今惋惜作家三毛的离去。她的文字里充满了爱和浪漫。从她的文章里和同别人交流的信件中可以看出她是很会生活的女子。可是那些快乐里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东西,总觉得有些孤独。有时静坐在那里看她的书,一看就看上瘾了。不过看久了心情就会有些郁郁的。我最喜欢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闹学记》和几首随笔的诗。也说不太明白原因,只是有一点感觉的很明显,这些作品里面比其它的里面多了对生活的愤愤不平和热爱。
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幸运的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不会有陶渊明那样的无奈的放声大笑。“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觉其锋芒般锐利。”我们要作生活中的勇士,不管怎样都要清醒着走下去。我坚信,总有一天我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不是像陶公一样吟唱着“归去来兮辞”。 PS:冬狮郎的头像很有爱。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