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刘绍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8 23:36:36
初中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刘绍华
参考答案
一)答案:1.(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3.(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二)1.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2.交错相通 门 3.描写 阐述 4.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5.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三)答案:1. (2分)(1)他的(2)这2. (2分)B 3. (4分)(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2)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4.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1分)(3)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1分)
(四)答案: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2. (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五)1.①滋长 ②命名 2.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②于是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水声. 3.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 4.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 5.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备,精确熨帖.乙文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异:乙文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且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六)、1、(1)觉得奇怪 (2)类 (3)拉,带领 (4)接近 2、C 3、(1)源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来.(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4、(1)行踪空间人物对话(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七)1.解释加点词:(4分)
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 ④辅(辅助,协助)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个解释1分)
2.翻译句子:(4分) 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每句2分).
3.(②)(2分)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4分)(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分)(2)开放题.答案略.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3分)自己的观点1分;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1分;说理由较清楚,能自圆其说1分.
(八)1.(3分)(1)C(应为“治”) (2)①适宜,恰当;②正义.(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4分)(1)(2分)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
附录 原题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给馈饷,不绝粮道( )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
① 当世之事 ② 决胜于千里之外 ③ 未知其二 ④ 可计日而待也.
百万之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彰其咎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0、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1) (2)
1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十八)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弋: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雏:人名. 亡:逃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时时而间进( ) (4)勿杀而谢之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之景公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4、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我们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时,也应该像邹忌和晏子一样,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请你选择下面提供的情境中的一种,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1)周五晚上,你的好朋友张三约你到网吧上网,你会对他说什么?

(2)政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被严重污染的秦淮河,而某家餐馆偷偷将大量污水排放到秦淮河,造成新的污染.假如你所在小组的同学对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去劝止该餐馆偷排污水的行为.你面对餐馆老板时将会说些什么?


(十九)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乙] 人有卖骏马者,此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ao )早晨,也指一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 ( )(2)愿子还而视之( )
(3)不以千里称也( ) (4)去而顾之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真不知马也.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3.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
[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 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 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
5. 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