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明朝内阁的形成 ,职官设置及职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29 02:45:59
明朝内阁的形成 ,职官设置及职掌
明朝内阁的形成:
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洪武十三年(1380),置四辅官以协赞政务.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又仿效宋朝制度,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明成祖即位后,选拔一批亲信的大臣“并直文渊阁,预机务”,阁臣的设置从此成为常制,内阁制度基本形成.
成祖时,内阁之称谓、体制、职责各方面,基本上形成,但地位仍只五品,既无独立之办公室,六部的奏章,亦不先往内阁,故权力仍不大.到后来,杨士奇、杨荣、胡广等先后入阁,实权与地位皆有所提升.终明之世,内阁制度的演变,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仁、宣时期内阁权势显著提升.仁宗即位,阁臣由五品提升为三品,大学士杨士奇等与吏部尚书蹇义同有密封奏事权.而杨士奇等为三孤(从一品)升尚书,形成虽居内阁,官以尚书为尊.此时期内阁制度的另一演变,乃条旨制度之出现.条旨又称票拟,即阁臣草拟对各种奏疏之处理意见,用小条贴于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由是阁臣取得处理国家大事之实权,利用详审奏章加以票拟之机会压制六部,票拟往往成为敕谕发至全国执行,阁权日重.
土木之变后,景帝即位,内阁制亦起变化.从不置官属变为下辖诰敕房、制敕房,两房均设中书舍人任书办.英宗复辟后,内阁制得进一步发展,乃首辅制度之出现.内阁大学士多至六、七人,少则三、四人,多以入阁先后、资历及君主之意愿,选定一人为首辅首揆,即内阁首领,一切大事及票拟,均由首辅主决,至此,内阁制度逐渐完备,首辅成实际上之宰相.
第二阶段是世宗嘉靖至神宗万历年间,乃内阁制之全盛时期.
英宗时又发展出影响内阁权力之司礼监.时内阁所拟之批答需交宫中司礼太监批红,即由司礼监之秉笔太监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批之.由于正统以后,君主宠信宦官,以致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阁臣不得不仰俯宦官鼻息,内阁权力一度衰落.
内阁制之演变由宪、孝以至世、穆,力权日见提升.阁臣每以宰辅自居,世宗嘉靖初年,杨延和以迎立有功,又得君主重用,使阁权渐重.其后,夏言、严嵩、相继为首辅,俨如宰相.至穆宗徐阶、高拱主持内阁,独断专行,形成世宗、穆宗间阁权的高峰期.神宗年幼即位,张居正出任首辅十六年,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大事皆由其主理,内阁制至此已发展至巅峰.
神宗以后内阁权力日渐衰退.居正死后两年,即祸发身后;盖神宗亲政不免追修受制的前怨,而张居正一手提升之阁权,亦因而大变.
神宗亲政后对张居正的报复,令继位之阁臣懔于专制君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加上各部大臣与言官俱求摆脱内阁制缚,致后来之阁臣不敢揽权自恣,只能外采舆论,内迎君主旨意,内阁权力难复旧观.此外,万历中叶,神宗荒废政事,长居深宫,不与阁臣接触.其时内阁或比附结党,或受制阉宦,或沦为宦官鹰犬.熹宗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政,内阁作用更荡然无存.思宗刚愎自用,国家又内外交困,内阁己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