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五代十国时河西的曹氏政权是怎么回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7 01:43:19
五代十国时河西的曹氏政权是怎么回事?
晚唐敦煌 从公元848年到907年即张议朝归义军政权时期为晚唐时期.实际上张氏政权一直延续到唐亡以后大约在公元914年被曹议金曹氏政权取代时,这时中原已是五代时期.
公元842年自吐蕃朗达磨赞死后,吐蕃内部便因争位而发生了内讧,从此走向衰弱.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富绅张议潮聚结汉、回纥、龙、羌、吐谷浑等各族受尽吐蕃压迫欺凌的民众,乘吐蕃内乱,发动了起义,赶走了吐蕃节度使,一举收复了瓜州和沙州,随后又攻克了东面的肃州、甘州等地和西面的伊州、西州.唐政府鉴于张议潮的功绩和忠心,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任命其为河西节度使并兼任沙州、瓜州、伊州、兰州等十一州的观察使,不久又改号为归义军节度使,从此沙州又成为了河西的政治中心.张议潮于咸通二年(公元861年)率军攻打凉州,将吐蕃完全逐出河西.
自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张议潮去世后沙州刺政局开始不稳.经过一番纷争,其孙张承奉于公元906年建立了“西汉山金国”,自封为“白衣天子”,实行不得人心的割据.后虽在三次回鹘之战中二胜一败,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百姓无不怨声载道.张承奉迫于内外压力,只好屈辱求和,承认“回鹘是父,天子是子”,西汉金山国也降格为敦煌国,只剩下瓜州和沙州的一隅之地,失去了河西的大部分领地.
公元914年,张承奉死后由沙州富豪曹议金取代,统领瓜州和沙州,开始了归义军的第二个时期——曹氏政权时期.曹氏家族世袭节度使位122年,十分重视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与邻邦异族和睦相处,敦煌商贸亦颇为繁盛.
五代时期的敦煌 五代十国时期,因中唐以后社会上的割据因素依然存在,继续着分裂的局面.中原王朝各短命政权无暇顾及其他,敦煌归义军政权自立于西陲一隅直到九世纪中叶,将近两个世纪之久.
在这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权力由张氏转入曹氏手中.曹议金于公元914年接管敦煌政权后,辖地只有瓜州、沙州二个州和紫亭、悬泉、雍眼、石城、常乐、新城六镇,人口虽不过百万却在中原支撑了一个世纪.公元935年曹议金死后,曹元德继位,对甘州回鹘可汗改为兄弟相称,地位得以提高.
公元944年曹元忠继位后达到了曹氏政权的极盛时期.首先他采取了和亲东西两回鹘的政策.五代初年,甘州回鹘势力强盛,公元911年打败了张承奉,占据了除瓜州、沙州之外的河西各州.当曹议金接管敦煌时,敦煌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甘州回鹘的附庸,他也不得不称可汗为“父大王”,并用通婚的方法和东西两回鹘修好,以在双方的夹峙中苟延残喘.其次,曹元忠吸取了张承奉割据分裂失去民心的教训,去帝号,奉中原王朝正朔,恢复归义军节度使旧称,力争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再者,他大兴佛事.当时敦煌地区人口很少,但是僧尼却近千,实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势力.曹氏政权对之优礼笼络,充分利用宗教信仰所带来便利.通过种种措施,曹氏的政权终于巩固下来,人称“曹公之德”.
十.北宋时期的敦煌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灭后周,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宋朝封曹议金之子曹元忠为推诚奉国保塞功臣、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西平王,次年他死后又赠“敦煌郡王”,归义军曹氏不仅为中原政府承认,而且得到了最高殊勋,继续在敦煌执掌政权.
十一世纪以后西夏崛起,逐渐吞食了河西走廊,成为威胁曹氏政权存亡的主要因素.公元1028年西夏攻占了甘州和凉州,公元1036年先后攻占了肃州、瓜州和沙州,全部占领了河西.归义军自张议潮起义开始统治敦煌188年的历史就此结束了.
公元848年,沙州汉族人张议潮聚集汉、羌、吐谷浑等各族人民乘吐蕃内乱,逐走吐蕃守将,发兵平定瓜、沙、肃等十一州.公元851年,张议潮派遣其兄张议潭奉十一州图籍归唐,张议潮被封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氏据有河西历经三世共七十年.而后,沙州人民共推长史曹议金执掌州务.曹议金遣使随甘州回鹘入朝归附,被庄宗任命为节度使.曹氏政权世袭相继,共维持了四世一百三十多年,其间经历了五代至北宋景佑年间.当辽国势力侵入河西以后,曹氏政权不得不一面对宋朝称臣,一面和辽国互通往来.与此同时,回鹘人庞特勒乘机占据甘州自立为可汗,控制了河西走廊中部,从此,张掖、酒泉一带变成了回鹘人的势力范围,这支回鹘史称"甘州回鹘",就是现在分布在祁连山麓的裕固族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