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什么是“三九”与“三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7 16:33:30
什么是“三九”与“三伏”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9天为一个九,每年9个九共81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9天为一九,每年9个九共81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夏九九”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3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庚日是天干(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字)的一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10天,有时20天,而“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