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四年级课外作业莫高窟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6 19:41:09
四年级课外作业莫高窟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本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这篇课文有五个自然段,这一节我主要分析第1—3自然段.
根据语文课听、说、读、写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节的教学目标的:
〈一〉语文知识目标:
1、字方面:“尊”的运用与联系;“卧”字的笔顺;“佛”是多音字.
2、词方面:积累表示神态的词语,如“慈眉善目”;状物的词语,如“宏伟瑰丽”
3、句方面:比喻句和排比句的妙用;过渡句的理解;中心句. 4、段方面:段与段的衔接.
5、篇方面:整体感知莫高窟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总分写法.
〈二〉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量能背诵第二、第三自然段.
2、能自己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用.
3、积累优美词语.
4、理解与运用,进行仿写.
〈三〉情感目标:感悟“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把方法运用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中.
2、理解掌握语文知识点,实实在在地利用文本进行双基的训练.
教学难点:
再现莫高窟彩塑、壁画的生动画面,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二、说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能达到自己预订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优美的风景图,再给学生用平时积累的成语去赞美她,(比如山青水秀,一碧千里等等).学生不仅能相互交流了语文知识,还感受到了祖国山水的美丽,激起了学生潜意识里的爱国情感,为学习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接着,导入到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学习语文就要多读书,多积累.跟着出示“窟”字,给学生读一读,组成词——“窟窿、洞窟、石窟、莫高窟”等,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对“窟”的认识,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到课题——莫高窟.教师就打开莫高窟图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是著名的莫高窟.莫高窟里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引导自主探究,夯实双基,再现画面,感受艺术文化美,迸发情感.
(我采用的是问题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悟中、探知中、练习中理解运用知识.)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我们要到哪个地方看“莫高窟”呢?让学生边想边自读第一自然段.我再出示地图加深认识.
〈2〉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我用半填空式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照顾到了学困生.在潜意识里教学生概括段意.)
〈3〉 你还懂得了什么?(洞窟多学生容易看得出来)我进一步追问:你从哪里知道洞窟多?(492个,像蜂窝似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知,体会到数字表达和比喻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我再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洞窟的多与神秘.顺便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话也是比喻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 先整体感知:问题引导:莫高窟里有什么呢?让学生带着悬念往下阅读.
〈2〉 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在学生说出有彩塑、壁画、藏经洞后,我采用练习式辅助疏理:写彩塑的是第( )个自然段.
写壁画的是第( )个自然段.
写藏经洞的是第( )个自然段.
〈3〉彩塑和壁画这两种艺术形式毕竟离学生太遥远了,仅从文字上去感知可能会混为一谈,所以这里我又以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完了又给学生练一练:填空:一( )彩塑 一( )壁画 “尊”字可以加什么偏旁变成什么字.在这里我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语文知识点的训练,一举两得.
〈4〉好,就让我们一起去赏析莫高窟的彩塑:问题引导:①这一段中写到哪些彩塑?
②作者从哪些方面去写这些彩塑的?这时示图片,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我再引导学生发现从描写上是从人物的神态去写,从写法上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一边分析,一边对照图片反复地品读,熟读成诵,从读中悟情.
然后再用现成的资源让学生内化提高,通过一个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上台模仿各种神态,(如高兴的,伤心的,生气的等),下面的同学猜一猜,你能想哪些成语.(这里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积累了词汇,还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交流.)
排比句我不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这里使用排比句,对表达有什么效果呢?(那就是突出了彩塑的多,形态各异,个性鲜明)有意识地突出了中心句.
③这些彩塑塑造得怎样?你可用哪些词来形容呢?赏完了给学生说一说,(如栩栩如生 、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等)
④游客们看了以后会有什么感情?让学生体会“啧啧赞叹”的意思.我又利用这一句作为一个训练点:(课件)你能把这个句子变换句式,使意思保持不变吗?(一个改为反问句;一个是把“无不”改为“个个都”或“没有不”.)
〈5〉接着,我再抛出小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这一段写了几尊彩塑?三个还是四个?学生通过辨识,就会发现还写到了“卧佛”.我顺手让学生说说,“卧”的笔顺;“佛”是多音字.让学生自己辨析.然后提出疑问:作者写卧佛与写菩萨、天王、力士有什么不同?(把这两个地方对比读一读,学生就会明白,写卧佛写得比较详细.)作者为什么要把“卧佛”写得详细呢?教师边放图片(课件)边顺势而导,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卧佛”的特别,
〈6〉我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总结这一段的学习方法: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段的?教师点拨总结:先总写——再分写——(分写部分再选一个)典型的事物详细写
从总结导入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呢?
〈7〉我就放手给学生分组合作,读一读,找一找:
①用双直线划出总写的句子:
②用单直线划出分写的句子:
③用波浪线划出典型事物的句子:(这里的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合作伙伴,给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想像空间)
〈8〉合作交流后,让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边汇报边指导学生去品读,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师生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融洽了师生的感情.
〈9〉在学生品析的过程中,我巧插两道练习:①壁画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给学生说一说( )的壁画
( )的壁画;
( )的壁画
( )的壁画 学生不仅感受了壁画的美,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我又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这些壁画,还有前面栩栩如生的彩塑,都是出自谁的手?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话呢?(熏陶了学生的爱国情愫)
②在分析排比句时,让学生练习仿写:⑴操场上,有的同学弓着 ,准备 ; 有的同学拿着 ,准备 ;有的同学蒙住 ,准备 .
⑵河里的鱼儿多快活呀:有正在 的;有正在 的;有正在 的;有正在 的.(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照顾到了全体学生)
〈10〉壁画多精美呀,然后转入分析过渡句:引导学生发现写壁画的内容是从这一段的第二句开始写,点拨学生质疑:在这一段前面还有一句话呢!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这是一个过渡句.教师小结:写作时,在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过渡的语句,才能把内容说得连贯,希望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三〉课堂小练笔.总结两段的写法,让学生也试着进行总分的仿写:“以公园里的花多美呀,……”为开头写一段话.然后分组交流.
〈四〉总结回味,留下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