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历史九年级下册1-11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15 03:17:17
请老师归纳一下历史九年级下册1-11课的知识点
解题思路: 您好,希望解答使您满意,欢迎继续交流。
解题过程:
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
一、俄国二月革命的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度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 1917年11月 列宁 起义的地点 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革命的结果: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 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退一步,进两步”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结果:使苏维埃政权渡过了难关。
2、【 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1925年;领导人:列宁;【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结果】: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3、体现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坚持了 【 实事求是的 】原则。
第二课、苏联的崛起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成就: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 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二、1、【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
2、实质: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3、斯大林模式内容: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4、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作用: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启示: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内容:政治上承认波兰独立。军事上规定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领土: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海外殖民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4、会议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内容是:德国的海外殖民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5、巴黎和会上一系列条约形成了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西方)。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地点:华盛顿。原因:美国为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内容: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的“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作用:条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这实际上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也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用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秩序。
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体系。
通过 和 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对中国的规定说明的处理:弱国无外交
第4课: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与罗斯福新政
一、《美国的悲剧》
作者:德莱塞 ,被称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它以锐利的锋芒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的腐败。
二、“黑色星期四”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
2、时间:1929—1933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主要特点:范围广 、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1)、严重的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幅度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2)、严重的经济危机,还引发了深刻的政治危机。
3)、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求出路: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而【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时间:1933年。人物:罗斯福
3、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新政内容: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的信用。调整农业。调整工业。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刺激消费。进行社会救济。
4、新政的影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启示: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
第6课:邪恶的轴心
一、德国法西斯恐怖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政党:纳粹党。
2、法西斯暴行:(1)、镇压共产党,制造了“ 国会纵火案”逮捕德共中央主席台尔曼和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2)、疯狂迫害犹太人,二战开始后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屠杀约600万犹太人。
二、非洲之角的战火
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1922年,人物:墨索里尼。
2、意大利法西斯暴行: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肆无忌惮地屠杀当地人民,不仅对未设防的城市乡村医院进行狂轰滥炸,还灭绝人性地大量施放毒气。
三、愤怒的《格尔尼卡》
作者;西班牙的毕加索。背景:德意法西斯武装干预西班牙内战,1937年对格尔尼卡的城镇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
四、死亡工厂
1、日本法西斯的暴行:(1)、1937年制造南京大屠杀(30万人)(2)成立731部队,基地设在“哈尔滨”,因此叫“死亡工厂”。
五、德意日法西斯在共同反共的相互勾结形成的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影响:战争阴云日益逼近各国人民,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第七课:疯狂的战车
一、和平到来了吗(慕尼黑会议)
1、时间:1938年9月;地点:德国的慕尼黑;与会国:德、意、英、法。
2、签这的文件《慕尼黑协定》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
3、《慕尼黑协定》标志着绥靖政策的顶峰。(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4、后果:使希特勒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的全面爆发、扩大
1、二战的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白色方案)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苏德战争的爆发:1941年6月,德军(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领导),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即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第8课;正义的胜利
1、1942年1月,美中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2、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3、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意义:配合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加速其灭亡。
4、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主要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结束欧战三个内,参加对日作战。
5、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6、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7、二战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第三单元:两极下的竞争
第10课:“冷战与热战”
一、冷战
1、美国推行冷战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苏联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冷战政策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建立世界霸权。
4、冷战的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5、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开始走向全面对外扩张阶段
6、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7、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三、热战
11课:梦幻超级大国
一、二战后美国经济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战时的资本积累,有效的财政政策,科学技术的推动。
3、经济发展的表现: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二、充当世界警察,其本质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三、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出现,源于黑人音乐。20世纪50年代,摇滚乐兴起,爵士乐势头开始减弱。美国的好莱坞有“梦幻工厂”的称号。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