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故书不厌( )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5 01:55:01
故书不厌( )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我知道,许多名人都爱读书.而且,他们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方法.
读书方法:
1.毛泽东“三复四温法”和“不动笔墨不读书”
毛泽东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到了晚年,他对喜爱的史书还是反复研读,读过一遍就在封面划上一个圈作记号.所以,在他读过的许多书中,都留下了好几个圈记.毛泽东读书时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经常边读边做摘录、写批注、写读书日记、在原书上改错纠谬,还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符号.
2.鲁迅的读书法
鲁迅的读书方法也很独特.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门类,深入地研究下去.四是活读.他认为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3.华罗庚的“厚薄法”和“推想法”
华罗庚是靠刻苦自学成长的数学家,他的读书方法有独到之处.
厚薄法.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他认为,当一个人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后,书就由厚变薄了.懂得愈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推想法.一本书拿到手后,华罗庚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开始闭目推想:这个题目如果自己来做,该怎么办.待一切全部想好后,再开始阅读.凡是已经知晓的内容,很快浏览而过,专门去读书中那些新的独到的观点,这样,他博采众长,得益很多.
4.王梓坤的“抄读法”
数学家王梓坤的读书方法也很有风格.他先后抄过林语堂的《高级英文法》,抄过英文的《英文大全》,还抄过《孙子兵法》.王梓坤说,人们只知抄书之苦,未知抄书之益.抄一遍书,胜读十遍.
5.钱钟书的“笔记法”
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翻译家钱钟书的读书之道是:多读书,下工夫做笔记.许多人认为钱钟书的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也不断地添补.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用时,大约是读一本书所用时间的一倍.
其实,每一个人对不同的书都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你,正所谓“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但是,从上面介绍的这些读书方法中,你会找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离不开熟读、多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