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与中考语文有关的书籍或知识点,请老师推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9 12:46:20
求与中考语文有关的书籍或知识点,请老师推荐!
解题思路: 中考各地的题型有一定的变化,告诉老师你的地方,老师可以帮你分析一下!
解题过程:
作文:《2013年满分作文》
资料:《优+学案》
文言句式: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5)用“非”“未”“弗”“无”“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注意,这些否定词,常常是加强判断语气,而不是直接作判断。 (6)用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加强判断语气。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需要注意的是,“是”在古汉语中常作指示代词,要和判断词区别开来。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8)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被动句式 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用“见”“见……于……。”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君已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见笑”等都是这种用法。 ③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遂为滑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④用“被”表被动。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3.倒装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汝之不惠甚矣!”的倒装。 (2)宾语前置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大王来操何。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且(把)土石置焉?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信自。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等。 这时的“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第四,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籍以何至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吾与谁归? 说明,“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谁与”是“与谁”的倒装,在句子中都充当状语,所谓“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是指具体的介词结构的倒装。“介词结构的倒装”是基于词的结构来说的,“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是基于什么而言呢?这点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困惑。 第五,“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请你信我)。 第六,“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 ③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第一,中心语+定语+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中好事者少年。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有吹洞箫者客。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能面刺寡人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第二,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第三,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第四,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④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于长勺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第二,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掭以尖草。”(《促织》)——以尖草掭。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第三,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4.省略句式 ①省略主语。 “(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省略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③省略宾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④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模拟题;
九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三) 使用时间: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拮据(jū ) 惬(qiè )意 歉疚(jiū ) 高屋建瓴(línɡ )
B.遨(ào)游 湍(tuān)急 颔(hàn )首 扣人心弦( xián)
C.安抚(fǔ) 颠簸(bǒ) 应(yīnɡ)届 气冲斗( dǒu)牛
D.咀(jǔ)嚼 羁(jī )绊 慰藉(jiè ) 茅塞顿开(sà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狡黠玷污确凿莫明其妙 B.拮据诘难船蒿小心翼翼
C.戳穿杀戮惩罚息息相通 D.对称取谛蹒跚大彻大悟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邓小平不仅喜欢读书,而且非常谦虚谨慎,经常向专家和学者请教。
B.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
C.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D.李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在学术界很受尊敬。
4.选出下列标题中短语结构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2分)
A、《曹刿论战》 B、《杨修之死》 C、《愚公移山》 D、《香菱学诗》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此书。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
C、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俄国诗人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直接用劝说的口吻,对世人进行嘱咐。
D、鲁迅的《孔乙己》、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小说,都是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
6.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乱象,盐城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7.名著阅读(3分) A:好朋友也会分手的,还是好好利用我们在一起不多的时间,在这儿静静的坐一会吧!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这儿了,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当你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我的心和你的心完全完全联系在一起了,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如果把这种联系切断的话,我感到,我感到我的血会流出来,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再活下去,你会忘了我吗? B: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1.写出A B这两个人物分别是谁?(1分)
A: B: -
2.以上对白反应了B人物怎样的品质?(2分)
8.古诗文默写(5分)
(1)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2) 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3) 孔子说:“ , 。”可见,在求学的道路上,学习与思考都很重要。(请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
(4)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
(5)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诚的朋友。请写出一个描写“马”的古诗名句: , 。
9.综合性学习(6分)
公元1613年5月19日 ,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2011年3月30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请你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 (1) 下图是“中国旅游日”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⑵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2分)
⑶2014年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2分)
二.阅读(45分) (一)诉衷情·送春 . 万俟咏 .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的泛称。②赊:疏阔意。
10.请用//给下片断句(2分)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1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2.本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二)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 ②或说陈王曰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5.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客愚无知,颇妄言,轻威 (2)陈胜王凡六月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文:
18.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2分)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19.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②启示: (四)(7分)
①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做法是合理的,原因就在于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
③最先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是俄国圣彼得堡的一位名叫奈留波夫的研究生。1901年,他在种豌豆的时候发现,室内的豌豆会长得更短、更粗,而且横向生长。经过大量的实验,最后发现,是照明气体中的乙烯刺激了豌豆苗的生长。十几年后,另一位科学家发现,乙烯可以使果实提前落下。又过了几十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在成熟的苹果中分离出了乙烯。从此,乙烯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引起人们的巨大兴趣。
④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⑤现代的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实际上,任何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作用。植物激素只对植物才有作用。不管是它本身,还是受它刺激成长的蔬菜水果,对人的发育都没有影响。 (选自云无心《你吃的食物里有没有激素》有改动)
20. 分析文章的说明思路,按要求填空。(2分) 选文先从生活实例说起,引出了 (不超过8个字);接着具体说明了乙烯的催熟作用及其天然性的发现过程;在对“传统智慧”合理性解说后,指出 (不超过14个字)。
2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中相关知识,对食用被植物激素正常催熟的草莓不会导致孩子早熟作出解释。(3分)
【材料】
张爷爷在超市买了2斤又大又新鲜的草莓,兴冲冲地来看孙子。当他将草莓洗好要拿给孙子吃的时候,被刚回家的儿子看到后拦住了。儿子拿起草莓看了看,便说:“这草莓不能给孩子吃,它是激素催熟的,吃了会导致孩子早熟。” (五)(17分)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3.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24.“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4分)     25.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2分)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26.《目送》一文发表后,在世界华人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受欢迎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1. (2分)C2. C3.(2分)D4. B5.D
6(1)福州警方将全面排查并整治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的问题。
7.(1)A 罗切斯特 B简爱
(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8.(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9【答案】⑴(2分)示例: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说明:回答扣住题意即可。
⑵(2分)古代的读书人意识到,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1分)。现在,出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背起行囊走四方,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旅游文化的魅力(1分)。
⑶(2分)提示:开放题,只要谈出自己的暑假旅游设想即可
10.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11.(3分)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即将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来路艰难跋涉已成过往之喜。(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得满分)
12.借景抒情(1分)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1分)
(二)13.(1)等到(2)有的(有的人)
14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15.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
(三)16. 轻视 总共
17.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
18①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②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③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
19.(1)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四)
20.说明对象乙烯(植物激素);乙烯(植物激素)不会促进人发育的原因(或:乙烯对人的发育没有影响)
评分:本题3分。每空1分。
21
22.示例:孩子食用被植物激素正常催熟的草莓不会导致早熟,是因为像乙烯这样的植物激素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另外,植物激素只对植物产生作用,它能促进草莓成熟,但不能与人这样的受体结合而发生作用。
评分:本题4分。植物激素与与植物(草莓)的关系2分,植物激素与人这种受体的关系1分,表述清楚、有条理1分。
(五)
23.(4分)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 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 的痛楚。(一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24.(6分)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 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 的每一份情缘。(一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语意相近即可)
25.(5分)
(1)(2分)(能准确分析所选词语表达的内容给1分,能品析出它的表达效果给1分。可选择“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交会”等词语进行品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 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1分)。
(2)(3分)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1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1分),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1分)。(语意相近即可)
26.(3分)(任选一个角度谈均可。观点明确且源于文本计1分,阐释合理计2分)
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
参考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