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材料题(历史上的水利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16 23:57:2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水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有些地区农业的盛衰与水利的兴废有直接关系。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这与我国所处的气候有直接的关联。农业的发展急需靠人工灌溉来保证,因此,中国自远古就开始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黄河流域一直流传着大禹“疏九河”的传说,这可算得上中国农田水利事业的萌芽时期了,真正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事,西汉时灌溉工程继续发展。 材料二: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气候、地形和水等自然资源,同时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趋利避害”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说》将其提到“力足以胜天”的高度,唐朝的刘禹锡在《天论》中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即自然与人互相作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与我国所处气候带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2)由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我们的先人修筑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试举出三例。 (3)引水灌溉,最重要的就是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试举出几例古代发明的水利工具。 (4)结合材料二,用哲学原理对“趋利避害”“力足以胜天”及“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进行解释。
解题思路: 第(1)问根据地理方面气候与降水的关系来分析。第(2)(3)问则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回答,注意水利工程的时间限制为“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但水利工具则列举属于古代史的即可。第(4)问应从政治学科的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的角度来分析。
解题过程:
参考答案:(1)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用水的需要。 (2)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白渠、六辅渠等。(写三例即可)
(3)桔槔、翻车、筒车。
(4)这些观点集中体现了哲学上的对立统一的原理,即事物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排斥性。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人与其劳动对象——自然间的关系而言,也同样是对立统一的,即自然与人之间有协调的一面,也有冲突的一面。解决两者冲突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自然及其规律。在此基础上如能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即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则能达到目的,也就是“交相胜,还相用”“趋利避害”“力足以胜天”。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