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明代批评家叶昼指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请结合有关人物形象,论述《水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6 20:16:42
明代批评家叶昼指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请结合有关人物形象,论述《水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划他们的性格.诚然,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压迫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愿望,则是组成这幅历史图景的经纬.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分、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的.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逼害一再隐忍;同时这种经历,又使他结交了四方江湖好汉,形成了豪侠、耿直、不甘久居人下的品德.因此林冲的隐忍不同于逆来顺受.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着“不能忍”的因素,聚集着复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看透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一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更为曲折.“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是他的生活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的意愿,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从这条路上拉回来,在充军得到梁中书的青睐后,追求名利的欲望也更加炽烈了.在比武场上的斗狠逞能,护送生辰纲时的兢兢业业,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直到“生辰纲”被劫,不仅功名的道路被截断了,而且有落入牢狱的危险,他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此外在对招安的不同态度上,来自社会底层的李逵等人是坚决反对的;封建文人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招安;来自官军的绝大部分的将领则是殷切地盼望着招安.这种不同的态度,可以从他们各自的身分 经历中找到充分的根据.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总是把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甚至把人物置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以自己的行动、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中这样描写:“楼上石秀只就一声和里,掣出腰刀在手,应声大叫:‘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石秀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走不迭的,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只此寥寥数笔,通过对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样以劫法场为例,由于石秀是在形势万分紧迫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得悉处斩卢俊义的消息的,以他的精细,不会不意识到个人去劫法场的危险;可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又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从石秀在酒楼上的焦躁,可感到他内心的激烈活动.他考虑到要在戒备森严、刀枪林立的法场上,一个人救得卢俊义,必须先压住敌人的气势,因此,未下楼时就大喊一声,接着趁敌人神志未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扯住卢俊义便走.在他被捕后大骂梁中书时,道出了梁山大军即将临城的形势,这才使梁中书不敢杀害他们.透过石秀果断的行动,机变的语言,又看到了他细微的内心活动.小说中类似这样的精彩的描写是很多的,像当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像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那种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通过行动、语言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
在人物塑造上,《水浒传》的另一特色是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对照.对西门庆的胡作非为,何九叔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在躲不开时,又处处给自己留下退步,这些正表现了他的世故、机变而又怯懦的性格.与何九叔相反,郓哥却处处采取了好管闲事的主动态度,这正是他年轻好胜、幼稚天真而又多少带有打抱不平的个性的表现.小说在对比中塑造人物时,还善于抓住性格相似的一组人物,比较出性格的不同来.这种同中见异的方法,最成功的运用是表现在鲁达和李逵的性格描写中.同样写两人性格粗中有细,但比较起来,却有明显不同.李逵在第一次见宋江时怕被赚而迟迟不肯下拜;在下井救柴进的紧张时刻,却突然担心别人会不拉他上来,这些都是他的细心之处.但这种“细”不免带上几分幼稚,这正是李逵天真、老实的自然表现.而鲁达的“细”,却表现在生死斗争的紧要关头:例如打死镇关西后的机智逃脱,暗地护送林冲途中眼光的锐利和行动的稳健等等.这种“细”正是他浪迹江湖在和统治阶级长期周旋中所取得的斗争经验的表现.
此外,《水浒传》有时也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塑造人物个性.如武松打虎时,借哨棒打断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他全神贯注的紧张神态,渲染了这场恶斗的气氛,也为以后的赤手空拳打虎做了合理安排,从而突出了他的神力和勇武.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不仅表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成就;同时也体现着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作者从人民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反抗性格和道德情操,提到很高的境界,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浪漫主义的特征也表现在对人物本质特征或英雄行为的渲染和夸张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扬柳等夸张描写.因此说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非但继承和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小说史上两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较好的作品.
《水浒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表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这是继承话本的传统而来的.话本是说给人听的,为了引起听众的兴趣,特别忌讳离开故事情节去对人物环境、外貌、心理等作静止、冗长的描绘,而要求通过人物的具体行动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人物性格.当然,和宋元话本比较,无论人物环境的渲染,人物典型化的高度,表现手法的多样等方面,《水浒传》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比话本无疑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小说中安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些情节的成功,首先因为它们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作品是紧紧地围绕“官逼民反”这条总的线索来展开情节的.林冲等英雄被逼上梁山,到“智取生辰纲”、“花荣大闹清风寨”、“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等回目,不仅反映了起义由小到大的整个过程;而且也表现了起义斗争中那些如火如荼、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书中的情书也充分起了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随着人物的出场与行动,常出现一组组的情节,而每一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因此当一提到武松时,我们就会联想到“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刀光血影、震撼人心的场面.提到林冲时就会记起他“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等不幸的遭遇.其他如宋江、李逵、鲁达等也莫不如此.
其次,小说的情节特色,还在于它的生动性、曲折性.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先写林冲得悉陆谦追踪前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买把解腕尖刀去前街后巷寻找陆谦,但下面并未写陆谦的出场,反而写林冲因找不着他而“心下慢了”,以后林冲又被调至草料场,得了个清闲差使,一场风波到此似乎是平静下来了.但在一个风雪之夜,草料场突然起火,点明了陆谦的诡计,紧跟着写林冲如何手刃陆谦.这样就收到了风云不测,波澜陡起的艺术效果.
《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书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勾连的.这种安排固然是由于继承了“话本”表现手法的特点,把一些主要人物和事件集中起来叙述;但更主要的还是为全书的内容所决定,即通过不同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道路来展示起义斗争的广阔画面的.小说结构的完整,还表现在开端、高潮和结局等安排的精心设计上.作品把高俅安排在全书开端,是为了突出“官逼民反”的意义.从英雄们个人反抗到排座次,逐步形成了起义的高潮,以后斗争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终以“魂聚蓼儿洼”的悲剧告终.从开始到结尾正是农民起义一般过程的真实反映.这里必须指出七十回后征田虎、王庆部分,显然是后人增添的,无论人物形象的刻划还是情节的处理,都与前面有很不一致的地方.
《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
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明快、洗炼,无论叙述事件或刻划人物,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在“汴京城杨志卖刀”一回中,对泼皮牛二的描写就是这样.书中只写“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攧将来”几句,便把牛二的凶形醉态非常形象地勾画出来.紧跟着在牛二与杨志论刀的一段简洁对话中,又把牛二百般刁难,撒泼耍赖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在于它的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鲁智深打店小二时,作者写:“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掌……”用“大怒”和“一掌”还不足以表现鲁达的愤怒,而用了一个“揸”字,却把那种神韵和盘托出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一段描写更为精彩,作者以幽默、俏皮的语言,贴切的比喻,并通过郑屠的自身感受,把他被打的丑态表现得异常逼真,读来特别使人感到痛快.
书中很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像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固然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分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差拨语言的两面三刀,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在艺术上也还有不足之处.全书艺术成就是不平衡的,水浒英雄在上山之前,描写都很精彩,但在上山之后,往往缺少动人的描纷.此外还有一些战争场面的单调、繁琐,招安后部分情节的不够真实和书中一些迷信和神秘色彩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