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有没有六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的范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4 16:36:28
有没有六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的范文?
如何写好看图写话?
解题思路: 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边看边想,培养想象能力;大胆表达,培养表达能力。
解题过程:
假文盲
文盲,我想大家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吧!就是指那些没有文化,不识字的人。然而,我今天就看了一幅漫画,名字叫《假文盲》。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漫画的内容吧!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早晨,忙碌的人们来到公交车站等班车。由于人实在是太多了,每个车牌前都排满了人群,只有母子上车处没有许多人。于是有四位青年跑到母子上车处排队,把一位手中抱着小孩的妇女挤了出去。妇女看看车牌,又看看四位青年,叹息地摇了摇头。我看了这幅漫画,心里有很多的感触。其实那四位青年并不是真正的文盲,而是假文盲。他们装作不认识字,想快点上车。还把一位手中抱着小孩的妇女挤了出去。在我看来,他们的这种行为非常的可耻,而且道德败坏,不讲文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种人随处可见。比如:在超市买东西排队的时候,明明写着请自觉排队,但有些人就是看不见,还故意插队;在过马路的时候,明明写着请走斑马线,可有些人就是不走斑马线,甚至还闯红灯。外国人笑话我们,称这是“中国式过马路”;在街上的时候,明明写着请自觉投进垃圾箱里,但有些人就是不听,把垃圾随处乱扔乱丢……等等。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看不见,真的是文盲。而是他们不讲文明,不遵守道德规范。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千万不要当“文盲”而是做一个讲文明,树新风的好公民!
小鸭子历险记
  9月的一天,一群憨态可掬的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小鸭子们个个都挺胸抬头,迈着整齐的方步,给大城市增添了一丝丝生机。
  走着走着,小鸭子们的目光被一座座高大美丽的建筑物吸引了过去。鸭妈妈还小心翼翼地在来来往往的车辆中穿梭。
  突然,鸭妈妈听见:“扑通,扑通!”的两声。随后,其它小鸭子们“嘎嘎”的有序的口号声也乱成了一锅粥。鸭妈妈赶紧向后望去,6只小鸭宝宝只剩下4只了。这时,鸭妈妈发现剩下的小宝宝后面,有一个“大洞”。鸭妈妈急忙奔过去,洞里有两只小鸭子正嘎嘎叫着。
  鸭妈妈慌了神,但一想:自己要沉着冷静地应对困难。鸭妈妈若有所思地原地转圈。她突然发现:在不远处,有一位面目和蔼的巡警。鸭妈妈立马吩咐小鸭子呆在这儿别动,自己迅速朝巡警飞奔而去。公路上满是“嘀—嘀—”的喇叭声,鸭妈妈终于看到交巡警了,“嘎嘎嘎!”地向巡警诉说。巡警一脸茫然地蹲下身来。鸭妈妈发现:不论自己怎么说,都是徒劳的,他根本听不懂!于是,鸭妈妈改变“作战方式”。她死咬住巡警的裤脚不放,向外拉他,示意发生了什么事情。巡警也似乎明白了什么似的。跟着鸭妈妈来到马路上。一个没有井盖的下水道边的4只站立不动的小鸭子吸引力他的注意。他走过来,抚摸小鸭子们。鸭妈妈把头向下伸。巡警向下看了看,发现了两只落水的小鸭子。
  巡警明白了鸭妈妈的意思,却为如何救起小鸭子而急得团团转。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向渔具店的老板借来渔网,把小鸭子捞了上来。鸭妈妈高兴极了,一只翅膀放在前胸,一只翅膀向外张开,弯着脖子,向巡警绅士般地“鞠了一躬”。
  最后,巡警目送小鸭子摇摇摆摆的上路了。
勤劳好学的哈琴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它可以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喜欢剪纸。我见过许许多多的剪纸,但是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一幅:一个小姑娘坐在蒙古包里读书、学习。外面开满了美丽的牵牛花。看到这样的一幅剪纸,我不禁展开了想象……

这个小姑娘叫哈琴,一双亮晶晶的眸子闪闪发光,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可是她的生活十分的辛苦。她的父亲到其他的城市里去工作了,她和生病的妈妈、年迈的奶奶和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弟弟一起生活。虽然生活十分辛苦,但哈琴始终热爱读书。每天早上,在第一朵牵牛花开放的时候,她就起床来做家务;等到院子里的牵牛花全都开放的时候,她就把饭端到妈妈和奶奶床边的桌子上,一口一口的喂给妈妈、奶奶吃,再喂小弟弟。然后就在院子里或者屋里孜孜不倦的读书,读书久了,眼睛有点发花,她便放下书本,来到院子里的牵牛花旁边,认认真真的整理她心爱的花草。忙完事情后,她就继续去读书。哈琴每天都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邻居们都说哈琴十分懂事,还经常到哈琴家来看她,帮助她。
有一次,隔壁的乌兰高娃来找她出去玩,哈琴抿嘴笑着摇摇头,说:“不了高娃姐姐,我要在家里好好读书,如果我出去了,谁照顾妈妈、奶奶,还有我可爱的小弟弟呢?还是你们自己去玩吧,我要在家里,祝你们玩的愉快!”乌兰高娃笑着点了点头,说:“哈琴真懂事,知道照顾家人,也知道努力学习,我们应该向她学习呀!”其他小伙伴也应声点了点头。哈琴红着脸,不好意思的笑了。
这就是我的想象,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知道关心和照顾家人的可爱善良的哈琴。她的这些好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我热爱中国那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生动有趣的剪纸!
战火中的小孩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