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历史知识总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02 09:55:56
麻烦老师给我一份山东济宁地区 高二历史 必修三 1—6单元知识总结(复习提纲)
解题思路: 老师把必修三所有考点总结都给你,顺便给你一份济宁地区试题一份带答案的,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助你成功!
解题过程:
必修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考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5、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他提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考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考点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1、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2、印刷术的传入,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弱;指南针则为新航路的开辟,即地理大发现创造了条件。这些因素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而三大发明没有使中国产生如欧洲一样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差异。 ★考点辉煌灿烂的文学 1、春秋时期孔子编订的《诗经》的出现标志中国成熟诗歌形成。 2、战国时期屈原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是《离骚》。 3、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是赋。西汉时著名的辞赋家是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有张衡和赵壹。 4、唐朝是诗歌的繁荣时期:初唐时期有王勃和陈子昂;盛唐时期流派纷呈----有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被称为"诗仙",还有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被称为"诗圣";中唐时期成就最高的是白居易,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晚唐时期有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6、词在宋代大放异彩,北宋词人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雨霖铃》,此外还有两送之际的李清照;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山鼻祖和代表人物,南宋豪放派的著名词人是辛弃疾。 7、元曲由散曲和元杂剧组成,散曲以关汉卿和马致远成就最高。 8、中国的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称为传奇;宋代的话本把中国小说繁荣奠定的基础;明清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考点繁花似锦的戏曲 1、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元杂剧的奠基人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2、明代戏曲发展为传奇,明朝后期是传奇发展的黄金阶段,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传奇最出色的作品。 3、清代京剧崛起,京剧形成于乾隆年间的"徽班进京"。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同光十三绝"等著名艺人,京剧的四大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考点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 1、中国古汉字一开始是象形文字,起源于6000多年前,到商代出现甲骨文。 2、汉字形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其演变可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隶楷阶段即隶书和楷书。 3、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楷书的实用价值最高,在唐代步入盛世,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草书有极高的审美的价值,名家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怀素、张旭;行书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夏商周时期的绘画以人物为主;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是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的代表人物有顾恺之和杨子华;隋唐五代时期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和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是阎立本和吴道子,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布辇图》和《送子天王图》;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者有王冕、郑板桥等人。 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考点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1、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开展了洋务运动。 3、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逐渐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他们政治上开国会、设议院;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商战。 4、19世纪九十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康有为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结合起来。维新思想的宣传,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双方论战焦点是要不要变法维新,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1898年9月,慈禧太后代表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遭到失败。 ★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称《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大力宣传新文化,批判封建旧文化,《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它的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 3、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对于东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考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是代表人物,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通过创办学会、报刊、团体、翻译书籍等形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出现了"问题"和"主义"的论战。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4、各地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孙中山三民主义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中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的发展。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在政治上的实践分别是进行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原则上基本一致,成为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考点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理论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在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理论。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把中国革命分成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毛泽东思想在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夕,中共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工作中心,从而解决了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以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问题。并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要两种矛盾的理论,并指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考点邓小平理论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形成了以为邓小平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在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五、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考点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建国初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由郭沫若担任院长,并且将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作为研究重点。我国于80年代制定的高科技计划有863计划。1995年我国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2、、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爆炸成功;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于乘坐神州五号升上了太空。 3、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其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五大发明",人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在生物学领域首先取得了成就。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继续贯彻"双百方针",指出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其中处理好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考点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建国初,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另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和"文革"的到来,教育受到了严重破坏。 3、"文革"后邓小平采取措施整顿教学秩序;恢复高考;倡导尊师重教。改革开放后又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4、基础教育大力普及义务教育,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1993年实施"211工程"。 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1、古代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智者学派,又称哲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智者学派研究的重点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他们追求自由平等,注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2、古代希腊思想家是苏格拉底把人类及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提出"认识你自己",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重视伦理道德,主张 "知德合一",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们都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最早在意大利兴起,根本原因是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进行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是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被成为"文学三杰"。但丁代表作《神曲》;薄伽丘代表作是《十日谈》;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 3、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发布的"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信仰即可得救;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用本民族语言传教;世俗权力高于教权。通过宗教改革,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考点启蒙运动的兴起 1、、启蒙运动抨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是欧洲近代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的君主立宪制,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卢梭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说。 2、德意志的启蒙思想家有康德,著有《纯粹理性批判》,追求自由平等,但同时只有法律平等,而没有经济平等,且反对通过革命手段来获得自由。 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考点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伽利略的成就: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提出了落体定律和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等两个概念;制成了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日心学说的正确性;意义:伽利略的发现和提出的科学研究方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变革,是物理学的开端。 2、牛顿的成就: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经典力学的特征注重实验和数学化;意义:其理论推动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3、爱因斯坦的成就: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论,提出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和广义相对论(1916年);意义: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考点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1、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出现了重视实践、崇尚和追求理性的新风气;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后,自然科学不断的进步,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他的主要观点是生存竞争、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3、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意义: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在宗教界引起轩然大波。达尔文是敢于向基督教神学挑战的英雄,堪称"生物学领域的牛顿";19世纪晚期,先进的中国人以生物进化论学说为指导,开展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考点蒸汽和电的革命 1、蒸汽时代的到来: ①18世纪60-7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起,"万能蒸汽机"在不同工厂得到运用和推广。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蒸汽轮船和蒸汽机机车的出现,使人们交往更加方便,各地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2、电气时代的到来: ①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②1866年,西门子(德国)发明了发电机, ③格拉姆(比利时)发明了电动机 ④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3、影响: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直接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同时使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发生改变;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考点120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1、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子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诞生了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信息网产生。 2、互联网的功能有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上聊天、信息导航等,其主要特点有界面直观、声像兼备、链接灵活、高速传输等,被称为"第四媒介"。 3、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日本和西欧国家也推出了激励政策,鼓励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欧美的发达国家,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4、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以现代科学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基于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成分,因此,也有人认为信息经济就是知识经济。 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考点文学的繁荣 1、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当时欧洲局势混乱,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大仲马代表作《基督山恩仇记》;英国的拜伦代表作《唐璜》,雪莱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意志的海涅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2、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主要是由于欧美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代表有法国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司汤达的《红与黑》、莫泊桑的《项链》。英国的狄更斯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俄国的普希金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 3、现代主义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代表作品有《等待戈多》。 4、苏联文学,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作品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印度的泰戈尔是跨世纪的文学巨匠,作品《戈拉》,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 ★考点美术的辉煌 1、法国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画家的杰出代表,作品有《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 2、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德拉克洛瓦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和西班牙的哥雅代表作《枪杀马德里市民》。 3、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米勒代表作《拾穗者》,俄国的列宾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早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奈和马奈。后期印象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梵高,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代表作《向日葵》,还有法国的塞尚和高更。 5、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精神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眼,现代主义美术兴起,主要特点是它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代表作西班牙的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考点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1、浪漫主义音乐兴起是由于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文艺面貌发生了变化;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使得音乐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的特点。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里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作品弘扬民族特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2、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被誉为"乐圣",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代表作品有《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 ★考点影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产生,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发展了电影构图和剪辑技术又称"蒙太奇",1927年以前的电影都是无声片又称"默片",1927年美国华纳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的有声电影融对白、歌唱、音乐为一体,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电影为"第七艺术"。 2、1925年,英国人发明了电视机,随着电视的普及,有人称电视为第八艺术。 济宁市联考高二模块试题---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纸)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 第Ⅰ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A.出现学术下移现象 B.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C.官办学校逐渐消失 D.思想控制日趋加强 2. 古代某思想家“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来源:Z+xx+k.Com] 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下各项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色的是 A.夫私者,人之心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地之化日新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指南针和印刷术 B.造纸术和火药 C.火药和指南针 D.印刷术和造纸术 5.据《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作者意在表明 A.音乐应反映民间疾苦 B.音乐与现实政治相通 C.政治家必须研究音乐 D.音乐应反映政治需求 6.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该评价主要是肯定元曲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典型地反映这一时期学习西方基本特征的是 A.林则徐等人“师夷长技”的新思想 B.洋务运动 C.郑观应等人学习西方制度的新主张 D.维新变法 8.万木草堂是19世纪末康有为开办的新式学堂,它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的共同特点是[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A.都讲授西方政治思想 B.都引导学生研究西方制度 C.都旨在宣扬传统伦理 D.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 9.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实质目的在于 A.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D.进一步充实儒家思想内涵 10.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完整”是指 A.集中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迫切要求 C.三民主义包括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D.明确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目标 11.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反对推翻满族贵族统治 C.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 D.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12.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根据时代需要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它顺应了时代潮流。当时的“时代潮流”是 A.弘扬民主科学 B.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C.实行改良维新 D.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13.某收藏家珍藏着一本毛泽东的著作(见右图),该著作创作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 . 建国初期 1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 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新探索是 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B.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①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②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科学文艺工作的基本态度③放宽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④适应了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评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对费正清笔下相关历史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明显受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 B.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阻碍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 D.使文艺界出现了消沉的局面 17.观察右图,与该图相关的计划主要致力于 A.解决温饱问题 B.增强国防科技 C.发展高新技术 D.加快宇宙开发 18.“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 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 的感觉。”上述言论实际上在强调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主权在民 D.人生而自由 19.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宗教观点反映了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B.其宗教观点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的主张 C.其宗教观点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新主张 D.其宗教观点从根本上触犯了德国封建集团的利益 20.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 A.解除人的精神枷锁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大力张扬人的个性 D.构建民主法制社会 21.1946年3月,法国为发现海王星一百周年发行 了纪念币,正面的人物就是海王星的发现者天 文学家勒维那。纪念币的图像意在表明 A.勒维那靠天才的设想发现了海王星 B.勒维那通过严密的数学思维发现了海王星 C.勒维那发展完善了牛顿的经典力学 D.勒维那是继牛顿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22.19世纪,经典力学遇到了无法解释的新问题。20世纪,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得益于 A.相对论和进化论的提出B.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C.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D.进化论和量子论的提出 23.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发现,不同品种的动物整体形态相似,属于近的物种,但各具特点,距离越远,差异越明显。由此他认为生物进化的机制是[来源:学|科|网Z|X|X|K] A.主动选择 B.人工选择 C.用进废退 D.自然选择 24.文学反映时代的主题。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浪漫主义文学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25.与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相比,印象画派的作品 A.注重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 B.注重表现普通民众的疾苦 C.注重用光和色彩展现瞬间印象 D.注重反映社会各阶层的迷茫心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三小题,26题18分,27题11分,28题21分,共50分。 2. 第Ⅱ卷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题上答题不得分。 26.(18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仁、礼、孝”等个人的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时期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⑴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 “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不同。(4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的目的是什么?(2分)他又是怎样“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的?(4分)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2分)据材料分析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2分) ⑷西汉以来,古代中国儒学不断发展,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的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2分) 27.(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文资料 探究问题 苏格拉低之死 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本来苏格拉底认一下错,略表一点妥协,他完全可以避免死刑,但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 ⑴观察图片,苏格拉底对“死”持什么态度?其态度说明了什么?(5分) 《蒙娜丽莎》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著名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蒙娜丽莎》体现了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⑵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蒙娜丽莎》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价值?(2分) 伏尔泰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⑶伏尔泰的言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 ⑷结合你对材料的认识,谈谈你对欧洲传统文化特征的认识。(2分) 28.(21分)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个智慧的民族之所以智慧,就在于在反思中不断促进民族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 ————陈旭麓《浮想录》 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反思”时期 “渐知诸事不如人”的主要表现。(4分)列举在这种反思基础上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 ⑵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反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华民族“反思”的突出特点。(6分) ⑶材料中的“大胜利”和“大失误”具体指的什么?据此说明中华民族“第三次反思”与前两次反思的主题有何明显不同。(8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BCDB 6-10ABDCA11-15CBADC16-20ACADD21-25BCDBC 二.非选择题 26.⑴特征: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2分) 不同:儒家希望通过道德重建来恢复秩序;法家希望通过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团国家。(4分) ⑵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 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任用儒学之士为官;建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传授儒家思想。(2分) ⑶原则:存天理,灭人欲。(2分) 原因:朱熹约束人的正当欲求,要求人性符合理的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2分) ⑷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充实内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分) 27.⑴态度:从容赴死,毫不畏惧。(2分) 说明:苏格拉底捍卫法律的权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3分) ⑵《蒙娜丽莎》最重大的价值在于它取材于普通人而不是神,展现了人性之美。(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紧扣人文主义即可得分)[来源:Zxxk.Com] ⑶尊重人的自然权力(或崇尚自由平等)(2分) ⑷人文主义在传承中不断得到发展。(2分) 28.⑴“诸事不如人”:两次鸦片战争及战后,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器物(技术)不及西方;甲午中日战争后,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制度不及西方。(4分) 重大事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形成及洋务运动;维新思想的传播及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辛亥革命。(3分)(答出洋务运动或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即可) ⑵影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使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特点:经历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三个紧密相连,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反思建立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基础上。(4分) ⑶“大胜利”是指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失误”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4分) 不同:强两次反思的主题是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第三次反思的主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4分)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