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对的孔乙已人物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0 02:31:34
对的孔乙已人物分析
浅谈对孔乙已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这篇小说不到三千字,以店小二“我”的见闻为线索,摄取了孔乙己几次在咸亨酒店出现的生活画面来构成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1916年初,教育部通令恢复辛亥革命后被明令取消的中小学“读经科目”.科举制度虽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于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再现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由此可见,《孔乙己》是从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来批判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
  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这一形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性格特点:
   一、穷困潦倒却孤芳自赏
   孔乙己是清朝科举制度下的牺牲者.他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沦落到求乞还不肯脱下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说起话“满口之乎者也”,时刻强调自己是读书人,甚至被别人戏弄,还自命不凡、孤芳自赏.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读过书,一心想向上爬,但却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上.封建教育不但与劳动相脱离,弄得人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还教育人们轻视劳动,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自然越过越穷,弄得将要讨饭的地步.但讨饭太不光彩,孔乙己自然不愿意干,所以就只好去偷,沦落到更惨的地步.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段是描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的外貌.鲁迅先生用不多的笔墨对他进行了描绘和刻画,尤其是对孔乙己长衫的描写,可谓是入木三分,使人读后便觉得这个形象跃然纸上.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只能和“短衣帮”在一起.可他又是“穿长衫”的人,说明他的身份与众人矛盾、特殊.我们不禁要问:孔乙己为什么非要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呢?
  孔乙己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读书人”的身份.包括他那“满口之乎者也”的说话方式,那“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那见缝插针地向“我”卖弄“学识”的沉醉神态,都足以显示出他对自己读书人“身份”近乎疯狂般的固守与痴迷.孔乙己之所以这样在乎读书人的身份,是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价值观念对孔乙己来说已根深蒂固.可以说,孔乙己穿长衫是封建社会强烈的尊卑观念和固定秩序在孔乙己身上的具象化.
  二、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
  孔乙己在科举道路上奋力地奔跑,几十年的寒窗,无数次的应试,葬送了他的全部青春.但他却无丝毫的悔悟,仍然陶醉于满腹学问中.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教育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困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孔乙己考不上秀才,觉得自己没有前途,自然养成一种坏脾气,就是“好喝懒做”.他“身材高大”而且“写得一笔好字”,按常理谋生是没问题的.但是,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思想对孔乙己的毒害,使他养成了鄙视劳动、好喝懒做的恶习,他不愿以自己的劳动(替人抄书)去争取生存,“于是愈过愈穷”,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最后连温饱都不能保障,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他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偷到丁举人家之后,先写“服辩”,又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孔乙己和丁举人原本都是读书人,不同的是丁举人通过了科举考试,而孔乙己落魄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丁举人就能横行霸道、凶狠残忍地对孔乙己肆意摧残,最后把他推上了死路.
  孔乙己被封建科举制度扼杀了心智,并遭到了封建统治势力的凶残压迫,读书求仕途的幻想使他走上偷书之路,遭到别人殴打,被丁举人致残,但他却始终不知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
  三、善良、诚实但迂腐
   小说通过孔乙己热心教小伙计认字,以及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一人一颗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精神上的孤独寂寞和他心地的单纯、善良的一面.从“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好,就是从不拖欠”说明了孔乙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但是社会的冷酷无情,逼着孔乙己把自己的真诚的感情转移给孩子们,他教小伙计“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这种不看对象、卖弄学问的描写,又进一步表现了孔乙己处处要显示自己的极其穷酸迂腐的性格,当然还包含着诚恳和善良.鲁迅塑造孔乙己这一典型的意图,就在于通过形象揭示出其悲剧命运的现实性和必然性,进而暴露封建文化教育、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和反动性,以唤起人们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制度的反抗.
  可笑而又可怜的孔乙己,封建制度把他拖进人生苦海的竹竿,但他却把它看作拯救自己脱离苦海的稻草.他虔诚地信奉着统治阶级宣传的封建思想,衷心维护着科举制度,但孔乙己从那里得到的却是难以磨灭的精神与肉体的累累伤痕.孔乙己心中没有对人生的幻灭,但他的一生却无药可救地走向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