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帮我写一篇关于礼仪教育的班会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0 08:09:36
帮我写一篇关于礼仪教育的班会观后感
关于礼仪教育的班会观后感
解题思路: 此作文主要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谈我从中获得的感受即可,详见解答过程。
解题过程: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观后感  
自从我观看了《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我对礼仪这个名词有了新的认识。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礼仪水平的高低,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团体,一个人,礼仪修养都是其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反映。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礼仪始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国是礼仪大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古人言“礼者,人道之极也  
 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代表着学校形象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学生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衣着整洁、典雅、合群,不但能够使自己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更是人际交往的好帮手。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而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得体大方,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美德的培养,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应该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句“谢谢”,一声“对不起”,甚至一个小小的“请”,都是我们礼仪成长的象征。  
 因此,我们要从语言文明开始,让文明之花开满全世界。  
 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的气息弥漫校园;让文明的观念驻扎心底;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听《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有感
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同学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代文明新人,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今天我们听了一节《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这节班会张老师设计巧妙,准备充分,在课堂上学生表演了快板,相声,讲了故事等等这些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紧紧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同学们精彩绝伦的发言,以及主持人那精湛的技巧,给到场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也对文明礼仪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样也达到了本次班会的目的。听了这节课我有以下一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做好一个有文明礼仪的人要从生活小细节做起,看似简单,但如果要做好并坚持下去实在不容易。因此做到有文明讲礼仪的人必须做好这些小方面,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说脏话,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热爱班集体,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在班级中树立榜样,是同学们能明白怎样做就是一个文明的人。这一点张老师做的很好,用视频呈现了平时同学们的生活,更有教育意义。
二、在校园里,在社会上,在家庭中,我们处处都可以发现一些不文明的陋习,但是有一些人不以这些陋习为耻,反而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总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就这些不文明的陋习,我们要认识到它的强烈危害性,不要让自己在那个泥潭中越陷越深,到了想要改掉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老师在设计中应设计一些反面的实例,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文明礼仪”班会课观后感
3月17日参加了初一四班“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课,班会开始同学们先欣赏了一段有关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视频,由此引入班会课。接下来又有同学们分别来介绍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社会礼仪。还有小组讨论“文明礼仪在生活中可以带来什么样的便利”,有奖问答和文明礼仪小诊所等环节。整节班会课内容丰富,环环相扣,有很高的教育意义。特别是最后文明礼仪小诊所的环节是本节班会的一个亮点。然而纵观整节班会中也存在一点点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几个环节预设得很好,每个环节都有指定的同学负责,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没有被分配到任务的同学就只是坐在座位上,完全没有参与到班会课中来。另外,环节之间的过渡也显得十分的突兀,衔接不好。比如,一开始放完视频后就直接请同学来介绍礼仪了,为什么要放这段视频,视频中的这些不文明行为在本班中体现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做,都没有体现。第三个问题就是联系生活的太少,感觉上就是游离于生活的班会课,为了班会课而开班会课,脱离生活的东西都是没有教育意义的。比如,学生介绍相关礼仪的环节。学生介绍了个人、家庭、校园、社会四种礼仪,均是大段大段的文字。就拿家庭礼仪来说,学生在家根本就是小皇帝,小太阳,对父母有的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更不要谈什么礼仪。我们是不是该让学生就某一实例谈谈自己在家是怎么做的,更有礼貌的做法是什么,做些什么可以改进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我记得,同学们谈到校园礼仪说到同学们都做得不错,见到老师知道打招呼,可是,在学校外面有时候我会遇见学生,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与我打招呼。难道“校园礼仪”就只是在“校园”吗?还有在谈到社会礼仪的时候,那么我们是不是该让学生知道在公交车上给别人让座也是一种社会礼仪呢?这时候可否与学雷锋那周的主题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有时候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也就是一个有雷锋精神的人呢?
于是我认为,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就解决了学生参与度的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班会课只有言之有物,让学生觉得班会课上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样他们才愿意参与进来,才有兴趣才有热情。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发现,给出一个单独的问题,抛出一个疑问,学生往往不是那么愿意去思考,有的即便是思考了也不是主动地深入地思考,而是一种任务型的思考。但是,如果是同学们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鲜活的实例,他们就很愿意去思考。例如,在讲到合理饮食时,在一个班我让同学们思考怎样吃早餐比较合理,结果同学们全是从教材上照搬来的答案,而且举手的只有几位同学。在另一个班,我选了三位同学分别说出早上吃了什么东西,这是同学们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过来了,气氛很活跃,都想晒晒自己的早餐食谱,我把三个同学的早餐食谱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做个评价,让学生自己看哪个同学的饮食最合理最健康,为什么,自己以后该怎么做。这时候同学们就用自己学的知识进行了分析,并做了总结,效果非常好。这种思考就是主动地深入的,我想经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以后就可以选择健康合理的早餐了。班会课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采用一些这样的形式呢?能不能让学生自己的病自己治呢?
这只是我的一点非常不成熟的认识,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多提意见,对我多批评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