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初一重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5/20 11:58:52
老师,能不能把初一生物的重点告诉我?
解题思路: 2013年生物中考复习提纲(北师大版)初一部分
解题过程: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3、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5、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和生物因素。 第2章 探索生命 1、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分类系统,英国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 3、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4、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重要方法,其它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 5、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 第3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教材P34) *3、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观察显微镜时,一般应该用左眼注视目镜内。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5、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一般用碘液)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6、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 与外界物质进行交换;内有线粒体等 细胞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7、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 细胞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动、植物细胞结构图:教材P39、P42) *8、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教材P43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图、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表) 9、液泡中有细胞液,其中溶有多种物质,有的可能有不同的味道,有的能使细胞呈现出颜色。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使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利用。细胞 质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 10、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1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 *1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13、细胞中的物质:无机物(水、无机盐)不含碳,不能燃烧;分子比较小。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含碳,能燃烧;分子比较大。 14、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特点:每一物种内都有定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例如:人的染色体23对)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组织。 4、动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59)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主要结构 特征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功能 保护、分泌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 收缩、舒张等 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5、植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60) 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功能 分裂增生,不 断产生新细胞 主要起保护作用 储存营养物质 输送营养物质 6、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器官 组织 细胞分生组织 营养器官 茎 植物体保护组织 叶 营养组织 花 输导组织 生殖器官 果实 种子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1、叶片的结构(丛书P24) 表皮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外壁有角质层。起保护、透光和保水作用 (上、下)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细胞内有叶绿体 叶肉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较紧密和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较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 具有支撑作用 具有输导作用 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 筛管:输送有机物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 实验步骤:1)植物黑暗处理2)叶片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 6)碘液显影(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使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3、“验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教材P72—73) 实验现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可见带火星的木条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释放氧气。 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教材P73—74) 实验现象:银边天竺葵脱色、碘液处理后,可见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色,白色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5、“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教材P74—75) 装置一中放入氢氧化钠的原因:氢氧化钠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实验现象:装置一里的叶片不变色,装置二里的叶片变为蓝色。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 光条件:光、叶绿素;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7、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8、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9、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10、光合作用的意义:1)是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的来源2)是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11、光合作用的应用:应尽量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如:立体高效种植。 第2节 呼吸作用 1、将燃烧的蜡烛放进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蜡烛立即熄灭了,说明瓶里缺少氧气。证明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 1、 甲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把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瓶里的气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证明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2、 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这证明种子呼吸时会产生热量。 线粒体*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5、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6、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 *7、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部位 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进行时间 白天 白天和晚上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物质变化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 第3节 吸收作用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植物体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根毛区) *3、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3、 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4、 无土栽培的概念: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第4节 蒸腾作用 1、 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2、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 *3、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面温度,防止被阳光灼伤2)促进根吸收水分 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第5节 运输作用 *1、将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说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下运输的。 *2、枝条中部被剥去一圈树皮后,切口上方会形成枝瘤。证明了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树皮内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玉米种子结构                   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芽:发育为茎和叶 胚大豆种子结构      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                       子叶:两片,贮存养料 1、种子的结构     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图教材P102、103) 玉米种子结构  胚乳:贮存养料            玉米种子结构     胚芽:发育为茎和叶 胚                      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                       子叶:一片,吸收转养料 2、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大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 无机物:水分、无机盐有生活力的、完整的胚 内部条件 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储备 *3、种子萌发的条件 停止休眠 适量的水分 外部条件 充足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第2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1、 根系的分类: 直根系:主根长而粗,侧根短而细。如:蚕豆、豌豆、芹菜、萝卜等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如:小麦、玉米、葱、蒜等的根系。 2、 根系的向性生长: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 *3、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图教材P110) 根冠:保护 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芽的分类按位置分:顶芽、侧芽 按发育分:叶芽、花芽、混合芽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发育为顶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5、叶芽的结构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图教材P112)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节间) 第3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柄: 花托: *1、花的基本结构 (图教材P116)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保护作用。 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保护及招引昆虫的作用。 雄蕊花药:内有花粉 花丝: 雌蕊 柱头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花柱 子房:内有胚珠 2、花的种类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分为雄花和雌花。 无性花:一朵花中既无雄蕊又无雌蕊。 3、传粉的概念:花药里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 5、花粉粒萌发:花粉粒受到柱头表面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穿过花柱,直达胚珠,释放出精子。 *6、受精作用(图教材P118):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7、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图教材P119) 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柱头、花柱 凋落 子房壁 果皮 种子 胚珠 子房 珠被 种皮 果实 受精卵 胚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物成分,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所以,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平衡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需氧生物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3、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一部分则成为地下水。 4、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5、覆盖地表而有规律的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植被。我国的植被主要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6、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7、 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8、“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物造林工程。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无机物:水、无机盐 包括 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1、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成分,溶解体内的养分,运输到身体各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2、无机盐:含量少,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缺钙会患佝偻病;铁(构成血红蛋白)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3、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4、糖类: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5、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还与体温调节有关 6、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功能: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功能: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二、食物的消化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课本11—12页 2、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3、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水、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部分水、酒精(非营养)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被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4、小肠的结构特点: 1)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肠壁构造(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浆膜 3)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最长;(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4)有各种消化液。 第3节 合理膳食 1、营养评价2、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影响营养状况3、均衡膳食 要求:课本19 页最后一段 4、青少年对营养的特殊需要5、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进餐时,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等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1节 血液 血浆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浆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红细胞:形态特点: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正常值: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女子:4.2×1012个/升。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病症:贫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3、白细胞:形态特点: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正常值:4~10×109个/升 功能: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病症: 发炎 4、血小板:形态特点: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正常值:100~300*109个/升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5、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二、血量、输血和血型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输血原则:输同型血 第3节 血液循环 一、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1)动脉 功能: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分布:较深 结构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2)静脉 功能: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分布:较深或较浅 结构特点: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3)毛细血管 功能: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结构特点: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二、输送血液的动力器官-心脏 P38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 (1)心脏主要有 心肌 构成。 (2)心脏四个腔[D] 左心房 、[G] 右心房 、[F] 右心室、[E] 左心室 中,壁最发达,收缩力最强的是[E] 左心室 。 (3)心脏中瓣膜[J]的作用是 防止血液由心室流向心房 。 (4)将血液由心脏运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是[A]主动脉 。 ⑸血液循环包括 体循环 和 肺循环 。体循环路线是 E→A→身体毛细血管→I、H→G ,此时血液中的 氧气 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 动脉血 变为 静脉血 。肺循环路线是 F→B→肺毛细血管→C→D ,此时血液中的 二氧化碳 进入 肺泡 ,血液由 静脉血 变为 动脉血 。 2、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3、 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2)出血的初步护理: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心率、心输出量、心动周期、血压与脉搏 5、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 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 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 一、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意义:①维持体温的恒定,②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一、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⑴人的呼吸系统由 呼吸道 和 肺 组成,[1] 鼻 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位,前端具有阻挡灰尘的 鼻毛 ,鼻粘膜具有 粘住灰尘、温暖空气、湿润空气 的功能 ⑵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是[4] 咽 ,吃饭时说笑,食物容易误入气管的原因是 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 ⑶具有将灰尘、细菌向咽喉部位清扫结构的器官是[5] 气管 、[6] 支气管 ,我们平常说的痰就来自于这两个结构。 ⑷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3] 肺 。肺由许多 肺泡 组成,外面包有毛细血管,气体进出时至少要透过 2层细胞 。经过气体交换后, 氧气 由 肺泡 进入 血液 ,经血液循环后,氧气最终到达人体 细胞 。而 二氧化碳 由 血液 进入 肺泡 ,所以呼出的气体含较多 二氧化碳 。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易患 尘肺 。 (4)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5)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 (6)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组织气体交换。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的;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扩散方向是从气体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则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代谢废物: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
二氧化碳 部分水、 呼吸系统 和 少量尿素无机盐 皮肤 汗液 少量水
大部分水、 尿素、无机盐
泌尿系统 尿液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排泄: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二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组成:①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② 输尿管; ③膀胱: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④尿道 2、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3、尿的形成 P63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课本64页小资料 第三节 皮肤与汗液分泌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皮肤下面是皮下组织,上有毛发、汗腺等附属物。皮肤可以感受冷、热、痛等 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排出体外,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①胞体 ②突起:突起分为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神经:由一些神经元突起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的结构叫神经 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色泽较灰暗,叫灰质。 白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色泽较白亮,叫白质。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区别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叫神经中枢。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区别于:应激性 2、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书P72) 3、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总之,神经系统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4、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已经建立起的先天性反射,如:由于食物刺激引起唾液的分泌 条件反射: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望梅止渴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5、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上存在着专门管理某些活动的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与随意运动有关 第2节 感受器和感受器官 一、人的视觉和听觉 眼球是眼的主体部分,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①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眼球壁 ②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③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房水:稀薄液体,充盈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虹膜前后方的间隙里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玻璃体;较脆弱的胶冻状物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经折光 沿着视神经传导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二、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 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半规管 内耳 前庭 感受位置变动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外耳道 沿着听小骨传导 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声波 → 鼓膜 → 耳蜗 →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嗅觉: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黏膜,这些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回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着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人的嗅觉容易产生适应 味觉;感受器:味蕾 触觉与温度觉 第3节 激素调节 一、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由各种内分泌腺组成的系统 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胃腺、肠腺等 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胰岛、卵巢(或睾丸)等 ⑴内分泌腺没有 导管 ,分泌的 激素 直接进入 毛细血管 。人的生命活动主要受 神经系统 的调节,但也受 激素调节 的影响。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二、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1、激素: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对身体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1)生长激素的作用:腺体:垂体 功能: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过少:幼年:侏儒症 过多:幼年:巨人症;成年:肢端肥大症 (2)甲状腺激素:
腺体:甲状腺 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过少:幼年:呆小症; 成年:甲状腺功能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 过多: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3)胰岛素(胰岛分泌)
腺体:胰岛 功能:调节糖的代谢 过少:糖尿病 过多:低血糖 2、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第13章 健康的生活 健康的定义: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搞好个人卫生,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4)生活方式还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 生活有规律,2、膳食合理,3、合理用药,4、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5、说出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了解) 酗酒:引起神经衰弱、智力减退等,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等;引起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引起胃酸过多、胃出血、消化道肿瘤等;引起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吸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包括40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对自身和他人的健康都有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吸烟会降低记忆力,分散注意力,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的学习。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毒品: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 (7)说出安全用药的常识。(了解)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8)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二、创建健康的环境 创建良好的居室环境;创建良好的水环境 三、预防传染病 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病原体:病毒、真菌、细菌、寄生虫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空气、饮用水、食物、接触等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切断任一个环节都可终止传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四、认识几种传染病 蛔虫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知道它们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预防方法 第三节 人体免疫 一、 免疫:人体内的一种防疫功能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对多数病原体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 免疫 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特异性免役:通过免疫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通常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称为特异性免疫。如患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病 第一道免疫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免疫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人体内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如白细胞,唾液 抗体: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到抗原。 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脾、扁桃体、淋巴结,它们能够产生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二、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1、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土地利用、砍伐森林、环境污染等对生物圈的影响。 2、 保护生物圈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 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 人类能够保护好生物圈:可持续发展 调查、监测、评价、预测 制定法规和政策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