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通过——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指出孔子的治学态度和政治主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4 03:51:54
通过——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指出孔子的治学态度和政治主张
其实,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决不会说话不讲逻辑,没有条理;《论语》的编著者中有子思这样的大师级学者,他们也决不会把互不联系的三句话随便地放在一起.仔细研究后就会发现,这三句话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治学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甚至包括社会实践.这是治学的基础,初级阶段.
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论辩,从而加深造诣,使学问提升到高级阶段.《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一境界,就是这种“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浅境界.提升的方法,就是要有“友”,有“朋”,通过同“友”“朋”的讲谈、研讨和论辩,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于是大家的学问、思想渐渐进入新的境界.这种境界,正如《兰亭集序》中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中列坐其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现代人组织各种“学会”和“研讨会”,其实也是为了达到这种境界.
对这两个境界,《论语正义》这样解释:“‘时习’是成己,朋来是成物,但成物亦由成己:既以验己之修功,又得以教学相长之意.”由此我想,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不妨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孔老夫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已提倡并实行的学习观念.
最难达到的是第三境界.学问有相当造诣之后,却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不了官,发不了财,评不上职称……,然而也不因此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成的“君子”了.
第三境界实际上说的是才与德、治学与修身的关系.我理解,一方面,做学问者要经过“人不知”的磨练才能有所成就.想想看,孔、孟、老、庄、墨这些思想的巨人,哪个不是被当政者所“不知”呢?如果他们官高爵显,都弄个司寇之类的职位一直做上去,中国的思想史恐怕就要暗淡很多.如果施耐庵、罗贯中不是生在那个“九儒十丐”的年代,如果吴敬梓、蒲松龄能科场得意,如果曹雪芹一直过着玉粒金莼噎满喉的贵族生活,文学史上大概也不会有六大名著.另一方面,孔子强调“人不知”时要“不愠”,也就是保持一种澹泊宁静的心态.做学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如果在人生的不顺、社会的不公面前牢骚太盛,心理太不平衡,一“愠”而弃学从政从商,或者一“愠”而消极怠惰,失去奋斗的高标,还能在学问上有什么成就?
只有那些心灵超脱尘俗,不为繁华所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人,才能在学问上达到高境界,同时也在心灵上达到高境界.程颢有诗述怀:“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这种豪雄男儿,正是孔子第三境界之“君子”.
王国维的“三境界”,是只限于治学,最多是限于成就事业而言的,而孔子的“三境界”,已经超出了这一范畴,把治学和修身都包括在内,并以治学和修身的结合为最高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