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解答技巧(解答历史的非选择题有什么技巧?)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29 10:33:24
请问在解答历史的非选择题有什么技巧?
解题思路: 恩,历史非选择题主要有材料解析和问答两种题型。在各地课改区中考历史试题中,非选择题都是"压轴戏"。了解其答题技巧很有必要。
解题过程: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题 1.解材料题的必备能力
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材料辨析能力或信息处理能力。《历史考试说明》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要求,可概括为“一个前提,两个有效”。一个前提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两个有效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在这里,读懂是前提,获取是关键,利用是目的。
⑴读懂材料。读懂材料包括:①懂文字。试题中的材料大多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原始资料,言简意赅,有时还会有深奥、艰涩的词语,连同标点符号在内,务必仔细读懂,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所以答材料解析题要有很强的读史能力。②懂史实。既要懂题目材料所述的史实,是属于经济的还是政治的,军事的还是文化的,科学技术的还是文学艺术的,民族关系的还是国际关系的,方针政策、典章制度的还是条约、协定等等,又要了解史实诸方面的知识结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实质等)以及与它有联系的横向和纵向的史实。做到懂文字、懂史实,就是成功的一半。③懂整体。许多材料解析题往往是由两个以上材料所组成,粗看起来,各自成章,彼此孤立,细看却有很强的整体性和内在相关性。所有材料连同按语、出处等要从整体上去理解、去把握。④懂关键。题目材料中隐含着许多关键的词语,通过细读材料抓住它们,作为答题时的信息,引发思考、分析,作出正确答案。
⑵识别材料。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大多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著或文件的原始资料。这些史料中有些反映了历史的某些事件的概貌,基本上是真实可信的;但任何历史资料都带有史料作者的主观见解或思想倾向。因此,解题时就必然有一个如何识别材料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的能力。同时,由于史著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就不同,导致作者的主观见解或思想倾向隐含着历史局限性和社会偏见,因此解题时,又必然有一个如何识别材料的阶级烙印、历史局限性和社会偏见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识别能力,才能对历史事件作出恰如其分的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评价,对于材料所发出的一系列提问,就能做到应付自如、左右逢源。
⑶组织答案。综观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不外乎直接依据题目材料作答和从历史课本中提取知识作答、从题目材料与课本知识的结合和题目材料、课本知识之外相关学科的知识作答。因此理解发问要求,把握试题的整体和变化,依据题目材料自行提炼、概括观点或结论,形成新材料、新情景和新问题下的个人见解甚至创见。
2.解材料解析题的步骤
解材料解析题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找、答。
第一,读:解题的基础
⑴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浏览,了解大意。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⑵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①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材料包括有文言文,须像语文课上分析古文一样,进行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还有的材料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他修饰成分。
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有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②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得有效信息的捷径。
③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学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特别是材料出处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须更加留心细读,它对解题肯定有用。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第二,找: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⑴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点。
⑵找出材料与教材的连接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⑶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⑷审读设问,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题的不同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与作答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递进式。即围绕一个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二是归纳(要点)评述论证式。三是要求表述成文的材料题。弄清设问的不同要求,解答过程中可避免大的失误。
第三,答:解题的落脚点。组织答案时注意的问题:
⑴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都有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依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
⑵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则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创新能力。因此,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所引用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带有封建史学界和资产阶级史学界落后史学观点的色彩,必须按照正确的观点对史料进行辨析。
总之,材料解析题的答案主要从材料当中组织,课本知识只是理解材料的依托,不能当作现成答案去硬套,有些设问需要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去回答,针对所问,重新组合和提炼。
以上只是解材料解析题的基本要点,具体方法也可灵活运用。如所遇材料较多且长,问题项目又是根据某一条材料作答,那么,先看回答项带着问题读材料倒也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简洁高效的方法。
(二)问答题的解题
1.问答题的新特点
目前,问答题的命题日益成熟,且趋向稳定。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知识和能力考查是其突出特点。具体有以下特点:
第一,问答题的难度逐渐降低。题目渐趋平和,突出重点内容和史实的考查;注意设问的层次性,通常第一层次考查史实的掌握,即“是什么”;第二层次考查思辩能力的把握,即“为什么”;第三层次考查理论的理解、运用,即“说明了什么”。
第二,体现了知识、能力、认识立体综合能力的考查方向,综合性强。从题目设计看,早已摒弃了单一的题型结构,而是涉及多个历史现象和历史现象的各个层面;时间跨度也大大增大。问答题多是通过某一历史专题的提出,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识记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认识水平及写作水平,全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掌握、运用情况。
第三,形式多样化。针对高考复习多以上年高考试题作为模式的做法,问答题的形式不断翻新,各种形式题目轮流上阵,既有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也有小切口、深分析的论证题,还有综合考查某一历史时期总体特点的宏观概括题。既有直接发问的,也有通过材料或观点引出的。既有文字作题干的,也有图表、地图作题干的。
第四,开放性进一步增强。题目的立意、情景设计新颖,注意考查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考查独立思考等创新内容。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变通性,采用分层次、采意式、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等评卷方法,还有了酌情加分的规定,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思维的空间。这些实现了问答题的半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示能力的余地。
第五,跨学科综合问答题,问题的设计多是并列式的。跨学科问题以跨史、政、地三科问题为主,但三科问题间不存在推理关系,学科间联系只是联系式的,答案极其简明。
2.问答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⑴首先明确问答题的基本结构
通常情况下,问答题是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四部分构成。提示项是对考生回答方式的提示,限定项是对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和情景内涵的规定,中心项则规定了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是对回答内容和项目的规定和要求。中心项是问答题的核心部分,提示项、限定项从属、服务于中心项,中心项决定求答项。
四大项共处于一道问答题中,但先后位置和出现的次序不定,四者相互依存、合理统一,共同服务于问答题的考查功效。
⑵细心审题
审题对问答题来说,尤其重要。能否审好题,是答好问答题的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审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明确要求。审题首先要明确问答题的类别和基本结构,要正确地找出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等,以便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和要求。
第二,确定题型。随着高考问答题综合性增强的态势,其复合性加强。审题时要根据提示项及简述、概述、说明、简析、评价等说明性文字,确定好题目类型,依此确定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
第三,挖掘题意。根据要求,确定好时限、内容和思考的范围。对材料问答题,要明确材料的观点,并搞清观点与试题论证的关系。针对一题多问和分值分布的规定,搞清重点与非重点,并据此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的分配。
⑶筛选要点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教材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从材料的组织、观点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立体的思考,组织好史实,确定观点。但是,问答题的特性,并不要求全部罗列史实。因此,必须根据题目的指向,对史实作认真的筛选,确定好要点。切忌不分主次的堆砌、移植史料。
⑷简列提纲
高考命题的发展,是很难碰上现成题目的。因此,编列好提纲,尤其重要。在明确解题思路,组织好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题目要求,迅速编列解答提纲。提纲力求简约,不必详列,自己明了即可,为提高答题效率和组织好答案奠定基础。
⑸规范准确
一切努力都必须落脚于答案之中,这是取分的关键。制定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史实的准确性、内容的针对性、要点的完整性、叙述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在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答案的编写上,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3.各种类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⑴高度概括型题目。这类题目跨度大、涉及史实多,突出“归纳、比较、概括”能力的考查。对此应按照题目指向和要求,可把散见于教材的史实加以筛选、提炼,运用将史实浓缩的提炼式概括法,或采用以时间顺序为纲的概括法,还可以用逻辑关系为主的概括法。进行概括时,力求概括精练、全面、准确。
⑵理论认识型题目。这方面的要求主要包含在问答题的最高层次“说明了什么”中。目前来说,多数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隐含在题目之中。可紧扣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史论结合,去论证、揭示题目的结论。
⑶材料型题目。材料与教材相关内容有互补的作用,所引用的材料是设问和答案的依据。这类问答题的解答,要综合运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的方法与技巧。在提炼出题干的有效信息后,再运用一般问答题的方法进行解答。
⑷比较型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通过揭示历史事物间的异同关系来考查分析、比较和应用能力。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是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对比的事项,揭示历史对象的相互联系和本质特征。此外,在复习中搞好专题归纳,搞好知识综合,既要关注同类知识的比较,又要注意不同知识的联系,从本质上揭示其异同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⑸图表型题目。这类问答题,实则是材料型问答题的特例,充当材料的是图表而不是文字。正确提取图表材料的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在搞清图示的内涵后,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回答。总之,正确解读图示材料并综合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这类问答题的关键。
⑹评论型题目。通过提出观点和提供材料,要求给予评论。历史评论是历史学科的特色之一,按照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离开具体历史条件从抽象原则出发进行空洞评价。一般情况下,根据题目要求和历史要素,运用正确的观点,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对材料式问答题,首先据题目的有效信息,对隐含的观点进行评论。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