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分数背后”为话题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6 15:05:30
某州警察局要通过系列考核招聘一批监管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笔试得分排在前10%的应试者自动被淘汰,其余进入下一轮。有人不服,告到法院。但法院的裁定是:警察局的做法顺理成章。因为每天在公路上巡逻是很枯燥的重复劳动,拦截超速行车者又非常危险,需要警察勤恳踏实、忠心敬业。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俐、机敏活络,很难长期在这份工作上恪尽职守。而警察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但能胜任并喜爱该项工作,而且能够长期以此为职业的人。
分数之间,诚有高下;分数背后,更有文章。请以“分数背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题思路: 请见“解答过程”中的“写作指导”。
解题过程:
【写作指导】
话题“分数的背后”就审题而言,只要对材料与话题的关系进行牵线搭桥,推敲话题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就能准确审题,走出思维的瓶颈。透过材料,我们能挖掘出“根据实际录用人才,唯才是举”“分数背后重能力、素质、品格”“分数并非是衡量才能的唯一标准”等内涵;再审读话题,要注意“背后”是“分数”相对方面,也就是“能力、素质、人格、道德、生存本领、自强力度、……”两者结合,我们就能确立题旨了。像“分数背后重实际、选人才”“重分数,更要重人格(能力、素质、道德)”“不惟分数是举”“不应片面地看待分数”“分数与能力不是死对头”等立意都可以说是准确地把握了题旨。
这一作文审题方面的失误可能有两点:
(1)观点片面或偏激
有同学把分数和能力、素质看成一种对立关系,认为分数代表“无能”,有能力才算有本事,写出了类似“分数是次要的,能力才是主要的”、“高分者大多低能”、“不要分数,要体魄”“让高分者见鬼去吧”等片面或偏激的观点。
(2)偏离话题,不能把握题旨
有的同学把话题扩展为“获得(高)分数的背后的原因”,把主题确立在怎样获取高分上,从而大谈特谈“勤奋”“坚韧”等;还有同学写“分数的背后”有辛勤的汗水、有父母的关爱、同学的支持,写着写着把话题变成了“奋斗”“亲情”“友情”而忘了原来的话题;还有的同学只见“分数”不见其他,在文章中写“分数的重要性”“学生离不开分数”,这样写,立意也偏了。
【优秀范文】
范文一:不是高分,亦风流

  沿袭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是为了选出那分数高高的佼佼者。或许在统治者眼里,只有高分者,才是国家栋梁之材。于是我们听到了许多许多考场失利者的沉重叹息。
  我不认为高分就等同于能力,我坚信不是高分,亦风流。
还记得那屡试不第的张继吗?还记得落第之后那难眠的姑苏一夜吗?
  寒山寺夜半的钟声,江枫、渔火见证了张继名落孙山,却也见证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的诞生。若只论分数,张继恐怕决不会被认为是能力高者,但他却能写出旷世的华章,为世人传诵。
  由此可见,分数确有高下,但不是高分者亦可能是腹有经纶的风流者。
话虽如此,但长时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却一直干扰着我们的判断,牵绊着我们的行为。通常,大家可能认为同一场考试,有能力者当然拿高分。这样想的人或许忽略了考试很可能受非能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若仅凭分数很可能会达不到选择人才的目的。况且分数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
   这些年来,个别名校学生丑陋的所作所为已让我们看出了素质教育的迫切性:清华学子刘海样泼熊事件反映的是学校教育的无能,马家嚼事件更是昭示了我们学校教育的苍白与无力。看到这样的例子你能说,高分就是素质,就是能力吗?
诚然,我们不能片面的去怀疑高分者,但也请我们对低分者以更多的关爱。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南京市教育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招生部门和学校切实加强对低分考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的关心,引导学生和家长理性对待考试成绩,保持健康、向上的态度。”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赞扬一个举措。它在一定程度上在肯定了“低分不一定低能”的这一命题。
   谁敢保证今天高考高分者必定是社会的栋梁?谁敢预言那些高考低分者就是社会的弃儿?我想,别让短浅的认识、浅薄的做法,扼杀掉众多高考低分者的禀赋与自信。“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落榜,不能落志”,这些既是无数成功者用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又是当今每一位落榜生应该遵守并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的信念。
  我坚信:不是高分,亦风流!
范文二:
那背后,唉……

初二的开学典礼结束了,我左手拿着数学、英语竞赛奖状,右手拿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大红奖状,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回到座位上,
“分数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耳边永远是老师那亘古不变的真理,我又一次低下头陷入了沉思。我知道,我的父母在邻里之间又会因为这几张奖状眉飞色舞,而我也会再次成为父母的宠儿,邻里夸耀的对象。可是那背后,唉……
多少次站在门前看着伙伴在打谷场上嬉戏,可我竟然没有加入的勇气,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会及时发现并大声嚷嚷:“回来!整天就知道玩!”
多少次放学的路途中,我只能与同伴岔道而行,因为我知道父母见我与同伴玩耍便会埋怨:“一个女孩子就该文文静静,上学要有个上学的样,交朋友会贻误终生的!”
多少次睡梦中在同伴中玩耍,又在同伴中被父母辱骂着无奈地回家。
多少次,多少次……
那噩梦般的多少次剥夺了我多少个本该属于我的童年梦。我不能和邻家小女孩一起到竹园品尝野草做成的美味佳肴,我也不能和邻家小男孩一起到小河沟去捉泥鳅。这些同伴们司空见惯的事,对我,却都被“分数”扼杀了。
看着通知书上“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字样,我第一次落下了委屈的泪水。我发现自己成了同学眼中的另类,没有人愿意理我。本以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知道这是我的一种悲哀的无奈。
那分数的背后,我品足了孤独与委屈的滋味,没有了获得高分时的那种欣喜,也失去了童年该有的游戏。我的生活有的只是父亲坐在一旁对我作业的查阅,有的只是母亲对我整日的唠叨,有的只是父亲给我的严厉的注视。我有时贪婪地想,如果让我也来一次重新的选择,我一定宁可选择做一个会玩的学生,宁可做一个成绩差的学生。
现在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仍心有余悸,分数如同笨重的枷锁让人喘不过气来。我知道分数并不一定与能力成正比,我知道快乐的童年是无价的,我知道压抑的生活会埋没我的个性发展……但我又能改变什么呢?现在的我已经如此,将来的我又将怎样,我真的好害怕!
唉,那背后……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