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朱仙镇木版年画(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10 06:44:14
朱仙镇木版年画(文章)
有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章吗?要思考品论深如一些的
朱仙镇木版年画
开放分类: 河南、年画、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另外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庙,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之中.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我国中原地区的一种民间木刻画.因产于河南朱仙镇而得名.《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期,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每逢岁节,市井皆印卖灶马、门神等.明代中期到清初,朱仙镇有木版年画作坊三百多家,生产门神、红纸等.风格粗犷浑厚、构图饱满、色彩鲜丽、造型夸张.品种有武门神、文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武门神又分将军、武财神、勇士型等;文门神又分祈福、童子和辟邪型等.印制手法主要是雕版水色套印,一般为六版一套,有的多至九版.色彩以暖色为主.多数人物脸部采用白脸、红眼皮,这是它特有的装饰手法.在印刷时采用透明水色,套版印刷后,色彩中微显木纹,突出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现在朱仙镇已成立了木版年画社.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而“门神”就是年画!
当一颗心随“门神”骑着红马从遥远的地方踏歌而来,我感动!感动她的源远流长、风雨兼程.我骄傲!骄傲她的出生地就在咱们开封.
说起木版门神的起源,先听老辈人讲一个古老的传说……
当年,秦王李世民率兵攻占了开封.当地父老向他诉苦:连年的打仗城中夜里闹鬼,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当晚李世民也连连被噩梦惊醒,不能入睡.大将秦琼、尉迟敬德得知后,一个手持双锏,一个紧握金鞭,威风凛凛分站在门旁,夜来无事.李世民灵机一动,令谋士画了秦琼、敬德像贴在两扇城门之上,以保百姓平安.
朱仙镇一位巧木匠来到开封,看到城门上将军的画像,回去后把两人的像刻在梨木版上印成门神.木匠的门神画供不应求,后来门神发展成供喜庆节日张贴的年画.从此,朱仙镇年画一举成名.
传说归传说,史载:中国木版年画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开封.
《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城开封“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门神在宋代称为“纸马”、“纸画儿”.翻开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会看到“王家纸马店”门前门神画“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清晰可辨.北宋门神画在中国绘画史上首开了木版年画的先河.
明清时期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达到盛时.
《岳飞与朱仙镇》 一书载:“红纸门神系旧习过新年之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三百余家……”想当年朱仙镇300余家门神店星罗棋布,年画产量高峰年可达400万张.每年入冬,各地“打门神”的客商云集.“门神门神骑红马” ,朱仙镇木版年画乘运粮河之船,装太平车之载走遍全省,走向山东、江苏、湖北、福建、甘肃、宁夏……
走进百姓的万家灯火.
清中叶以后,黄河在中原一带多次泛滥,朱仙镇受灾严重.至20世纪初,镇内年画商号仅存70余家.
民国初年,朱仙镇经济萧条,商业锐减,年画作坊只剩下40余家. 抗战前夕,年画行业为了生存,多迁往开封城中的书店街、大南门里、西大街、东大街、土街一带.
1938年,日军侵占了开封,使古城百业凋敝,年画商号相继倒闭或转行.到解放前夕,年画作坊在开封地区所剩寥寥无几……
1949年共和国成立.一批美术工作者和年画艺人创作出了歌颂和平、胜利的新年画. 60年代初,开封组织起一批老艺人,开始了搜集古版年画和创作刻印新年画的工作.“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文学艺术遭到摧残,很多木版年画及老版被付之一炬.
80年代以来,开封和朱仙镇成立了木版年画社和研究会,并恢复了数家门神老字号.2004年9月,“中国朱仙镇年画博物馆”的大牌子挂在了朱仙镇大关帝庙的大门旁……
一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折射出中国历史的沧桑.千百年来,它随着岁月跌宕起伏,令后人的思绪也如此悠长……
作家冯骥才先生说:“中国农耕的文明跟大自然的节律有关系.过年的时候,更多的理想和愿望要进入人们的心灵里边,这种心理就体现在年文化里.中国年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生活尽量地理想化,使理想更多地生活化,它反映到了年画里面.年画的文化信息量很大,有大量的吉祥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大量的文化符号,这方面没有一种中国艺术可以和年画相比!”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线条粗犷奔放,情节概括简练,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的鲜明特色,在全国诸多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马上鞭》中两位将军一手持鞭、锏,一手勒马缰,形象威严庄重,气宇轩昂.新年伊始,千家万户贴饰院宅大门以避灾驱邪.以秦琼、敬德为题材的门神画有20余种不同规格和样式,这是朱仙镇木刻门神的精品,最受群众喜爱.
《钟馗》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又一代表作.
取材于终南山道士钟馗除鬼的故事.画中钟馗龇牙瞠目,满髯胡须,怒发冲冠,极富装饰效果,俗称魁头.人说这类人物能降伏恶鬼威赫魑魅,镇护家宅消灾避邪,故称“镇宅钟馗”.“镇宅钟馗”在中国百姓中特有人缘!
时至今日,各种版本、不同包装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精品不断问世.中原大地哺育出的带着泥土气息,透着纯正民风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这样说:“河南朱仙镇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当年鲁迅先生的话十分精确,应该是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的精髓.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千百年来,他们世代承袭、师徒相传沿用至今……
木版年画雕版十分关键.一块好的雕版既保持中国传统线描绘画的笔锋和力度,又体现木版年画之木味.一幅上乘的雕刻主线版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
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6色,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达9遍.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色与纸的对话,更是年画艺人与传承在对话,人与岁月在对话……
“沙沙、沙沙”的印刷声催着染色后掀动的年画,使人感到一页页翻过的日子……朱仙镇木版年画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信仰一脉相承.
据统计,开封及朱仙镇年画艺人创作的老版年画大约有500多种.迄今幸存的历史老版约有100多种.众多历史名店著名商号印记着时代的烙印——“二合永”、“天成德”、“二天成”、“天义德”、“万同”、“万通”、“敬德永”、“天顺德”、“高德隆”、“天信德”、“云记”、“汇川”、“泰盛源”、“福盛长”……品读着这些老店的名称,如同品读着一本厚厚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史册,真有一种沧桑的感受……
木版年画对于民间艺人来讲:是老辈儿传下来的,不能放弃!他们把印制年画看得很重很重.毕竟,这源自民间的吉祥物是不可替代的.民间艺人讲不来什么大道理,但他们在沉重和辛劳中,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默默地耕耘着.
我们在朱仙镇腰铺村见到一位叫辛思会的老艺人,年近90岁的他是目前朱仙镇健在的木版年画艺人中年龄最长者.一提起印了一辈子的门神,老人来了精神,向我们讲起当年因门神印得快,他在作坊圈儿里被称为“火车头”的故事.
开封城里有一年画师傅叫郭泰运,13岁就在“云记”门神老店学徒.听他讲起木版年画中的道行让你觉得奥秘无穷,再看他印起年画时的麻利劲儿你真感觉不出郭师傅已76岁了.
张廷旭出身朱仙镇木版年画世家.数10年来,他雕刻复制、创新的年画版子有200多套.张师傅家中的一把两尺长的祖传裁纸刀让来访者开了眼界,但要看他雕刻年画版子更令人称奇.只见他手中刻刀“伐”、“跟”、“支”、“挑”如克敌的岳家枪法神出鬼没游刃有余.
还有张继忠、姚敬堂、任鹤林、刘金录、尹国全……让我们也记住这些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做出奉献的人们.他们印出的年画不仅装点着祖国大地,而且也走向了世界.但他们有一个担心就是年画这门技艺怎么样传下去!
开封及朱仙镇现有的从事木版年画印制的民间艺人仅有20名,并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后继乏人的状况压在他们心上,也沉甸甸地压在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朱仙镇人的心上.
2002年10月,世人瞩目的“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在古都开封、历史名镇朱仙镇举办.这项活动被称作“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历史性的开端和发动.而木版年画抢救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工程.
2004年6月,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河南省第一个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在开封启动.笔者有幸成为《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编纂组和电视摄制组的成员,兴奋中感到的是一种责任和压力.在古城、名镇的市井街巷、阡陌乡间我们痴迷地追寻着中国“门神”神秘而厚重的足痕.在年画作坊的工艺流程里感受古朴;在行业习俗、口诀歌谣中领略神奇;我们在风情和岁月间缓缓而行;我们在年画作品和年画故事里流连忘返……
一年间,我们运用文字、拍照、摄像三结合手法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视觉记录.今年6月,6万字的书稿、近千幅的图片、100分钟的电视片业已完成,带着家乡人民的重托,《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卷》已送往北京.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源头.至今仍存留着传递久远的人类文化记忆和信息的功能.朱仙镇木版年画所具有的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被视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当之无愧!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要抢救的是人才,是老版子,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手工技艺.但往深处说,要抢救的最重要的应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内涵的解读!是对待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观念意识!历史名城文化先行,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一张珍贵的名片,当然,她也是咱开封发展文化产业的无价之宝!
“门神门神骑红马”,朱仙镇木版年画任重道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开封市的郭泰运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