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向庄子借智慧》,写一篇不少于 1000字的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5 02:52:02
阅读《向庄子借智慧》,写一篇不少于 1000字的读后感。
请老师提供2-3篇范文,以便启发思路。谢谢老师!
解题思路: 这是要写读后感,当然要认真读过这本书,还要有感受。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解题过程:
向《庄子借智慧》是台湾国学大师傅佩荣的力作。主要内容有:
前言 宁静的喜悦
第一讲 让梦想点亮人生
第二讲 如何看待我们的潜能
第三讲 开放我们的胸怀
第四讲 要有整体眼光
第五讲 获得游刃有余的人生
第六讲 执着与超越
第七讲 利害之间
第八讲 我们如何读书
第九讲 无谓的争论虚耗生命
第十讲 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
第十一讲 思索孝的真谛
第十二讲 做真实的自己
第十三讲 活出真性情
第十四讲 亲近自然,珍惜内心
第十五讲 无用与有用的智慧
第十六讲 变与不变的智慧
第十七讲 看破生死,故能“鼓盆而歌”
第十八讲 让一滴水永不干涸
附录 庄子其人其书
我们可以选取这些内容的某一方面、某一点来写。
【范文一】
【庄子的智慧】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界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有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这篇范文被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有可取之处,值得参考借鉴。)
【范文二】
【夕阳中的歌声】
秋高气爽,煦暖的阳光照在身上,很是惬意。我轻松地漫步在公园的小路上,仰望苍穹,红红的圆日隐在碧蓝的天层上。真该好好感谢它,给世间凡人多少恩泽啊!
曲径通幽,我随意中走向了公园深处,隐隐地,有一阵修扬的歌声传来,悦耳动听。歌声招引我走到了它的源头。坐落在假山上的一个亭子,周围的小灌木,郁郁葱葱的,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映入我眼帘的是亭子里晃动着的满头银丝,在蓬勃的绿色中,愈加显眼。十几个老人团团地坐成一圈,既认真又自豪地跟着节拍在演唱。随着单簧管的伴奏,一位老妈妈神态自若、得意洋洋地唱起了日本民歌《北国之春》,在其他老人浑厚嗓音的烘托下,这歌声更显得清脆高亢。随着抑扬顿挫的节奏,她轻轻地晃着头,在绿的衬托下,那一头银丝更显得美丽。她边唱边用目光鼓励着其他老人,好像在说:“勇敢些,大家尽情地唱!”显然,她是这个“合唱团”的领队。歌声渐落,浓郁的异国情调还未散尽,带着清新乡土气息的《篱笆、女人和狗》的插曲,又把人们带入了那个遥远的小山村。这发自内心、流露真情的歌声,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的追忆。是呵,老人们的歌声不仅仅是发自嗓间,更是心曲的震荡。
一曲《小草》响起,一位身材高大、精神抖擞的老人“霍”地站了起来,打着节奏有滋有味地演唱。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循着歌声好奇地走了进去。老人和孩子便面对面地唱了起来。老人那青筋显露的大手和男孩的红润肥胖的小手合在一起,按着节拍,边歌边舞,真是一幅“老少同歌乐融融”的风俗画!
“你们是专业团体?怎么组织起来的?”我好奇地问。
“不是。”老人含笑说,“我们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天天唱’,已经坚持了好几年了。”
“爱唱歌呗。我们人老心不老,一唱歌就像焕发了青春。”
“一唱歌,什么不顺心的事,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另一位老人得意地说。
单簧管又吹响了美妙的旋律,歌声又洋溢在绿树丛花之中,老人们个个脸上漾着幸福的笑靥,他们的歌是淳朴的,心是充实的。蓦地,我想起了叶帅的诗句“满目青山夕照明”。此情此景,是多么生动的写照啊!
夕阳的歌声,甜甜的,美美的。 (这篇范文其实很好的,但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点题,突出读后感。)
【范文三】
【庄子的智慧】
现在受追捧的事物总是很另类!
人们对娱乐明星的怪异穿着,一些奇怪的行为疯狂追捧及效仿,以致于有歌手在演唱会上不小心把鞋带弄散,第二天大街上也许就会有许多衣着绚丽的人们拖着散了的鞋带的鞋招摇过市
这种现象也充斥着文坛。某天某当红作家出了一本很悲的书,人群反应暴烈,于是年轻作家们开始崇尚悲伤的文风,汹涌产出一篇篇文章搞得好象一年有360天都在失恋,要不就是被抄了家里的祖坟似的。可怜的人儿。
回望2000多年前,看见那个九万里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的长者庄周。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界,人们渴望出仕,渴望能辅佐在各国诸侯的身旁。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清净无为”,在那个时代显得十分另类,但似乎没有能受到崇拜的好运,或许是因为他的人生智慧中,一个显着的特点便是对世俗成见的批判,他所竭力批判的正是大众的流行的东西,指出这些东西的虚伪和无意义。比如,大众孜孜追求的权,利,名。庄子以为不仅毫无价值,反而是有害的,并且所造成的伤害是根本性的,即它们伤害到了人的本性甚至是生命。
然而,这些东西都是无处不在于社会的,并且诱惑力也是相当巨大的,为了保护到自己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想来,也只有避而远之了。这似乎注定了庄子与世俗是格格不入的。可是,当我们仔细体会庄子思想时便会发现他的出世是建立在入世的基础上的,试想,一个完全出世的人,又何必发出那样一番愤世嫉俗的言论,有何必评论那些功名利禄呢?他无非是以一种隐者的姿态去入世罢了。
在一个争权夺利的时代,这样的一种竞争心态是相当高明的,这之中灌注了一种叫做“智慧”的东西,这样的心态让人有了一种旁观者的眼光去审视世俗的竞争,进而从中搜寻出于自己有利的条件。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他根本不行动,而是要不动声色,不显山露水,不作无谓斗争,想必出世正是入世的最高境界
“出世”与“入世”是两个极端,正如天平的两个托盘,如果人生的天平倒向入世,便会因为对名利的贪婪而倾斜倒塌,那么,一个绝对出世的人,不也与绝对入世的人是实质相同的么?甚至,他没有尝过世俗中的喜怒哀乐,相比之下,则更是一种不幸,所以说以出世的态度入世,能够在超然物外的同时参透社会,这是获得平衡与和谐的不二法门。
庄子曾告诫世人:以出世的态度入世,以消极的态度积极,以绝望的态度希望,以无为的态度有为。这样不正可以从两个对立面中获得最终的平衡么?
两千年前的庄周,只是逍遥一游,便早已站在智慧的颠峰,俯瞰着者芸芸众生。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性的复杂化,世俗的弊病也渐渐增多,譬如本文开头一例。2000年后的我们,处于比当年诸侯纷争更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否也应该用庄子的思想来审视或是批判这些“流行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