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写自然想象的作文这个自然现象是什么现象你是怎么探索的,也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做后写收获、发现、结论、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5/31 20:28:12
写自然想象的作文
这个自然现象是什么现象
你是怎么探索的,也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做后写收获、发现、结论、启示!
学习方法的探索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性,遵循其规律则成,违背其规律则败,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螺旋式提高的过程.遵循学习规律,得学习方法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因此,学习方法选择得当与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习的效果.
(一)学习方法的含义
谈学习方法,首先应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学习的科学含义.通俗地说,学习是指通过阅读、观察、听讲、研究和实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活动.学习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获得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智力及能力;三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学习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分类.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即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和发现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按学习的内容,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的学习有时是必要的,但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
所谓方法就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所采用的步骤和手段,是人们对思维过程和实践的经验、方式的概括和总结.而学习方法则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取的步骤和手段.
(二)学习方法的种类和运用
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可有许多种,概括起来说,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整体学习法与部分学习法
整体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从头到尾反复学习的方法.即把学习的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先求得一个概括、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学习具体的环节,从整体到部分,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从综合到分析,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
部分学习法,就是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按顺序分解来学习的方法.即把学习内容分解成几个具体的问题,每次集中学习一个问题,搞通了一个问题再接着学习下一个问题,直到最后全部学完,全部搞通为止.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二者结合便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即先整体学,对全部内容先有一个总的概念,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于那些重要的部分要深入探究,最后,再把全部学习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复习一遍,把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加以考察.
2.集中学习法与分散学习法
集中学习法又称无间隔学习法,就是不中断学习时间,连续学习.分散学习法又称间隔学习法,就是间隔一段时间的学习方法.
两种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应根据每一学生的主客观条件来定.一般来讲,学习比较复杂的材料,逻辑性和连贯性较强或抽象难懂的材料,应用集中方法较好.但实践经验表明,只要每次学习的时间不是太短,分散法效果较好.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学习之间都应有一个休息时间,使紧张的大脑有时间得到休息和恢复.
3.集中复习法和经常复习法
集中复习法又称突击复习法,通俗地说就是“临阵磨枪”.经常复习法,就是对那些需要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的重要内容经常复习.
集中复习法只有在平时经常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才是可行和有效的.集中时间和精力在短期内学习较大量的材料,会收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保留在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应采用经常复习的方法.复习时间不一定长,而要学而时习之.这种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深思、琢磨,这样可以加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
4.自我复述法
自我复述法又称自我测验法,就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停下来检查一下自己掌握内容的情况.自我复述也可请别人协助进行.
自我复述对记忆的保持具有重大作用.美国著名学习心理学家盖茨早在1917年对边复述边记忆的时间比例和再现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述所花费的时间越长,再现量就越多.
5.强化学习法
强化学习法,是指通过一些“强化手段”来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从而增强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学习效果的增强,是经验和强化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可以增强联结作用.
“强化手段”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图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很重要,对于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很容易记住,反之则较容易遗忘.学习意图包括应学习什么和为什么要学这两个方面,因此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对于学习目的和任务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它的理解.高涨的学习热情也会强化学习,而学习环境、学习气氛与学习的情绪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能够激发起高涨的学习热情.
6.过度学习法
过度学习法又可称为“过剩学习法”,就是在全部学会学懂以后再继续地学习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后,或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地步后,继续进行学习.如同患某疾病治愈后,再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药剂,可以巩固疗效一样,对于学习效果也可以产生巩固作用.
过度学习究竟学习到何种程度就是“适足”了,这要取决于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一般讲,从节省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的角度出发,50%之前的过度学习对记忆的保持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超过50%,则有渐减的趋势.当然,在学习上不存在“过犹不及”的问题.
7.迁移学习法
迁移学习,就是先前的学习或训练的内容,可以影响到以后相继而来的类似的学习或训练的内容.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分别对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的影响.迁移学习人们早已有所知晓,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运用“比喻”等,只是早先尚未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罢了.
实际上,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都受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含着迁移,而决定迁移的实现及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则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所以,同学们为了能在在校期间真正把课程学好,具有扩展知识的根基,将来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深入掌握和领会各门课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8.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法,是指把学习内容编排成符合自己的学习速度,从而较容易地达到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法.
程序学习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积极反应;二是在积极反应之后应立即予以强化.否则,效果将明显减弱.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于培养习惯和矫正行为更为有效.
9.映象化学习法
映象化学习法,是指要尽量把自己想记住的内容映象化,将需回记的对象摆放在你熟知的事物的映象中,使它占据一定的位置.映象化又称为“头脑中的电视”,也就是说,要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及故事、情节,自己编导成“电视片”,当它重新“播放”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10.背景化学习法
背景化学习法,就是指在学习时要考虑前后背景的关系.因为,再现我们所学的知识时,往往不是单一的观念所决定的,而是由整个背景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时,要融会贯通,理解全文,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去理解.
(三)掌握好学习上的几个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等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学习活动的规律.正确处理这几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预习
预习,就是课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预先看一遍.做好预习,是提高听课、复习、作业效率的重要前提.预习主要是搞清楚老师上课所讲的具体内容,能看懂多少是多少,并不求理解全部内容.对于弄不懂的问题,可用笔划下来做个记号,等老师讲课时,用心去听.
2.听课
听课,是接受老师教导,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是系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方法.大多数学生听课是积极的,但也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有的因为听不懂或因为太简单而不认真听课,这是不足取的.还有的学生虽然听课认真,由于不得法,听的效果并不好.那么应该怎样听课呢?听课要积极思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是学习效果好环的关键,也是学习主动性的集中反映.
3.复习
复习,就是消化、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消化和提高,使之融会贯通.通过复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加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学而不复习,知识不易巩固,习而不学,知识不易丰富,因而要“学而时习之”.
4.作业
作业,一般指老师布置的习题或问题.它是巩固消化知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课后复习的另一种形式.做作业,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习惯,发展智力和创造才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考试
考试,需要端正目的和态度.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必要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它能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必要的信息反馈,从而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同时,它也是督促学生及时进行系统复习的一种手段.考试,不是考死记硬背,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分析能力和理解水平.因此,学生们不能使考试围着分数转,更不能为了高分挖空心思,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考试后要及时认真总结,找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及时加以弥补.
(四)学习方法上的几个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打牢基础
循序渐进,是书本知识的内在逻辑,也是人们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严密的体系,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的阶段性和连贯性,因此,应严格遵循学科的特点去安排自己的学习.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好高鹜远,贪多求快,往往适得其反.循序渐进是一条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你违背了它,就要受到惩罚.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连续几年无大进展,一查原因,才发现自己在大学期间有点忽视数学,数学的底子空虚了.无奈,他只好重新补学了三年的数学,才使广义相对论的体系得以建立.
学习时,每位学生都要制定学习计划,而学习计划则是体现循序渐进规律的具体形式.因此,应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按科学理论的结构体系,和自己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步调,打牢基础,循序渐进.
2.搭好结构,博专结合
“广博”与“专深”都是对学习的要求.既要有知识的广度,又要有理论掌握的深度.“博”与“专”要配合得当,要相互促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渴望自己学识渊博,是每一个学生的愿望,但许多学生不会合理地选定自己的知识结构,认为广博就是吞下所有的知识,这是不正确的.特别是当前处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再刻苦,再努力,也无法学尽所有的知识.还有些学生认为专深,就是认为只学几门,不及其余,把学习面限制得很窄,结果三句话不离本行,对其他知识则孤陋寡闻,这也是不正确的.
在处理博与专的关系时,只有以专深的知识为主干,在主干的每一层高度上,合理地扩展自己知识的广博范围,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才是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摸索到了求博的窍门和求精的途径.
3.日积月累,书不离笔
善于学习的人,总是书不离笔,随时随地地把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一些体会记下来.这样经过几年的积累,量变转化为质变,结晶出创造性的成果,从而产生学习上的飞跃.
古人在读书过程中,积累了“三到”的经验,即眼到、心到、手到.这里的手到,就是书不离笔.书不离笔对于学生有三大好处:①笔记可使人心静,读得精,及时收集思想闪出的火花;②使用方便,一查就可以找到;③把产生的创造性思想写成短文,经过加工和整理即可写成论文或著作.
看书过程中记笔记,是读书的一个过程,也是掌握所读书籍必需的一种工作.读书笔记是一个人思想的激发器,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好仓库,创造的发源地.
总之,学习方法是重要的,只有努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生朋友们,可以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好的学习方法,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努力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丰富人类学习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