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乡村三九天:1:说说文章第三段写出了“乡村三九天”的什么特点,在文章里启什么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31 20:28:50
乡村三九天:1:说说文章第三段写出了“乡村三九天”的什么特点,在文章里启什么作用?
乡村三九天
天亮了,山村新一天开始了……
打开大门,一股冷风“刷”地灌进来,像突然有一根根冰冷的钢针扎进袖子里衣领里.
牛是农民的宝贝.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牵牛到河里喝水.老爷爷到牛栏里开门时,手接触到门把手,像碰着一个冰疙瘩.平时松软的土路,眼下却变成了硬梆梆的冰路,黄牛走在上面,嘎吱嘎吱地脆响.来到小河边,老爷爷掰起一块石头,朝河里狠命一砸,冰上才出现了一个窟窿.你说怪不,牛连忙把嘴伸进去,骨骨碌碌地喝起水来了,像六月天城里人吃冰棍一样开心.
嫂子们拎着篮子,来到水井边,围成了一个圈.平日里也未必都围在水井边,到小河里去也不算远.眼下可就不同了,井水是地地道道的温泉,正冒着腾腾的热气.把井水倒在盆子里,洗菜呀,洗衣呀,暖暖的,手浸在水里,真不想再出来.三条鲢子鱼一塘,三个女人一场戏,何况现在远远不止三个呢.家长里短,天上地下,沸反盈天.个个嘴上都荡漾着一朵云.这些云又袅袅地融合在一块儿,远远望去,像盛宴上的七彩云.
吃过早饭,孩子们背起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去了.弯弯的山道处,是阳光也难照到的山崖.此刻,不见崖上水流下,但见挂满长长的冰凌,像倒挂的笋子,真真爱坏人.柴灶不冷酒不冻,小孩没有三九天.你看,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去扳冰凌.之后,还比量着谁的又长又大.得了冠军的,高高举起冰凌,走在队伍最前面,像英雄凯旋归来一样.比赛落伍的,耷拉着头,走在后面,嘴里直咕噜:“神气什么?我明天一定要扳一个又长又大的.”
青壮年到桑场去了.山村的多种经营搞得可火哩.现在,他们在忙着给桑树“冬伐”.有的在离地面30-40厘米的地方,将桑树枝全部锯掉;有的将锯掉的桑树枝收集起来,捆绑起来运走……
棉衣脱掉了,只穿或红或黄或紫的毛衣,脸上的汗珠都还在荡秋千哩.
眼前的一切,倒是引起了冬日乡村游的城里人的惊奇:“好端端的桑树,为何要全部锯掉呢?”
“吐故是为了纳新!桑树一年伐枝两次,也就是夏伐和冬伐.不如此,哪有满园绿绿嫩嫩的桑叶?没有绿绿嫩嫩的桑叶,哪有白白胖胖的蚕?没有白白胖胖的蚕,哪有晶亮绵长的蚕丝?哪有光彩夺目的绸缎?……”
山民说着说着,说得穿着厚厚羽绒袄的城里人眼里放亮.
稻场上飘着芳香……
奶奶把切好的豆粑均匀地摊放在晒筐里,趁着天晴,抓紧时间把它晒干.豆粑可是山乡农家一道风味主食呀,谁家没有一两稻箩?
这时,孙女卖山货回来了.她把刚刚从街市上买回来的一顶帽子,戴在奶奶头上,之后劝奶奶说:“稻场上冷,你回屋里吧,我来——”
奶奶一边继续晒豆粑,一边笑着说:“有你这炽热的孝心,再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五谷不结,哪有豆粑香?——做事不冷,不做事倒冷得慌.”
就这样,奶孙两一起在稻场上忙活起来了……
时值三九天,山寒水瘦.然而农家无闲日,乡村无闲人,个个都忙着哩.
说说文章第三段写出了“乡村三九天”的什么特点,在文章里启什么作用?
2:说说第4段和第五段顺序可不可以换,为什么?
快……
写出了三九天的冷,在文中起了强调的作用
顺序不能换,因为第四段起了衬托的作用
应该是这样,我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