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汉武帝在位期间用相多少人?现在高一的必修一历史书上13人,我们的是12人.有精通历史的知道确切数字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9 18:02:32
汉武帝在位期间用相多少人?现在高一的必修一历史书上13人,我们的是12人.有精通历史的知道确切数字吗
在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他一共任命了十三位丞相,丞相的更换十分频繁,可见汉武帝对丞相人选的挑剔.
  第一个、建元元年——建元元年:建陵侯卫绾
  卫绾在吴楚七国之乱中,因作战有功而封候.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顺着任下来,成了武帝时的第一任丞相.但任期很短,当年就因病免职.
  卫绾是武帝当太子时的太傅,负责教授知识.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但他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
  这种人适合文、景两朝的无为而治,但绝对不适合武帝的“大有为”性格.虽说是因病被免,但即使没病,被免职也只是早晚的事——或许,这病是“告老”而不是“病”.
  卫绾
  第二个、建元元年——建元二年:魏其侯窦婴
  对于卫绾的接任者窦婴,《汉武大帝》给的镜头远比第一任丞相卫绾要多.窦婴此人的能力,电视剧中也是给了肯定的——吴、楚七国之乱时,窦婴任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而汉景帝在一次家宴中,无心提到欲立弟弟梁王刘武为接班人之后,窦婴挺身而出压下了事,但由此惹毛了窦太后.
  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两人合作的初期应该还是比较顺的.但武帝爽了窦太后就不爽——她是绝对反对儒学的.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谋划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重要事件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
  再接下来,就是“田窦交恶”,最终的结果是窦婴、灌夫被杀.对于窦婴的死,许多人都认为是田蚡作的恶,因为电视剧中所演的田蚡是绝对的反派.易中天老师的看法则是:汉武帝的性格摆在那,绝对容不下一丝一点的威胁,所以对窦婴好侠义、养门客的行为看不顺眼.
  易中天的这种看法是有佐证的,我们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可以找到踪迹: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啥意思呢?说的是苏建建议卫青养门客,但卫青并不同意,他的说法是:魏其武安候(窦婴、田蚡)广招、厚待门客,天子“常切齿”,最后这两个人都被收拾了.即便自己没出格的事,但招的门客如果出了事,就会成了天子的把柄.
  这句话虽出自卫青之口,但细细分析之下,却是窦婴、灌夫的真正死因——田窦交恶只是炸药的导火线而已.卫青之所以不养门客,主要原因之一是怕引起武帝的不满.
  而田窦交恶,相继死去时,汉武帝借力打力,就像“坐山观虎斗”一样,两家都斗败了才好——这样的话武帝才可以按自己的意去培殖新人物、新势力.
  《汉武大帝》中的窦婴
  三、建元二年——建元六年:柏至侯许昌
  许昌是窦婴的下一任,是由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直接任命的——凡事只窦太后.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这两个“看管武帝”的大臣,就因“丧事”而被武帝一脚踢开——武帝最厌的就是自己旁边有间谍一样的人物.
  四、建元六年——元光四年:武安侯田蚡
  田蚡是汉武帝母亲的同母弟弟,任太尉被免职后,在家呆了一段时间.但由于自己是太后的弟弟、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等到许昌被罢免,在王太后的一力主持下,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这时候的汉武帝严格意义上说还是半傀儡状态,田蚡在把持朝政、个人生活方面做得忒过分——推荐做官直接就做两千石的大官,家里的生活直追皇帝后宫.在一次“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拨给他以扩建住宅时,武帝终于发怒,反问道:“你怎么不干脆把武库也要走?”
  田蚡还有一个极大的罪过——元光三年春,黄河改道.五月再次决堤改道,沿途十六个县泛滥成灾,百姓都流离失所.武帝虽然派人征发十万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后又被冲开.田蚡因为自己的食邑没有受灾的危险,便说:“长江黄河决堤都是天意,不用耗费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意.”(这不是放屁嘛),于是此后很长时间国家都没有派人处理黄河决口.
  直到二十年多后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将决口处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黄河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时的旧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复安宁.单此一罪,就足够田蚡死个几万次的了.
  田蚡的死是武帝彻底摆脱半傀儡状态的标志,从这以后,武帝手脚完全放开.
  电视剧中的田丞相满脸丑恶
  五、元光四年——元朔五年:平棘侯薛泽
  田蚡死后,武帝让韩安国暂时行丞相事,本打算接着把他扶正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安国却摔伤了脚,所以让薛泽拣了个便宜.(不知这摔伤是故意还是?总觉得韩安国鬼鬼的.)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薛泽被免职,在职几年内没什么表现.
  或许,薛泽这样的人,才是武帝比较需要的吧——安份守已、听话,就是武帝的“好枪”.
  六、元朔五年——元狩二年:平津侯公孙弘
  公孙弘参加了武帝初即位时举行的招贤考试,被征为博士.由于出使匈奴效果没让武帝满意,于是告病回老家.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贤良,菑川国又把公孙弘推荐上来.他感谢说,“已经尝试过了,皇上认为我不适合做官,把我罢免了,这次你们选别人吧.”
  但是当地人还是推选他,这次武帝却很是喜爱——文章美丽、容貌美丽.拜为博士,数年后迁为御史大夫,任期中屡次劝谏,在关于为什么位列三公还用布被的质问中应对得体,武帝认为他谦逊、贤德.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陈述事实大概,从不在朝廷上争执,武帝看他谨慎厚道、熟悉政事、又有正统的儒道思想,很欣赏他,于是公孙弘日益显贵.
  元朔五年,薛泽因事免职,公孙弘上任丞相.因为此前任丞相者皆有候爵在身,所以武帝下诏加封公孙弘为平津候,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之.丞相加封侯爵,就是从公孙弘开始的.
  公孙弘广养门客,而自己却特别简朴,家无余财.但此人城府极深,凡是得罪过他的人,不论亲疏远近,表面总会假装着很友好,但是背地里却会伺机报复,最重要的有这么几次:董仲舒为人正直,认为他只会阿谀奉承,于是他便记恨着.胶西王刘端骄横无礼,多次违反法令,甚至杀害两千石官员多人,于是他便推荐董仲舒去做胶西王的国相,不久董仲舒便因为有病而被免官;汲黯时常诋毁儒生,也经常说他的不是,例如说他位列三公还盖布被太虚伪,于是他让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内史去管理皇亲重臣所居住的地区.还好汲黯此人极得皇帝信赖,才没被迫害成功.
  公孙弘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岁,死在丞相位上,等于是在三公位置上呆了12年时间,这在武帝所有丞相中是比较特别的.而从公孙弘开始,部分丞相府甚至如同虚设,破烂、残败到让人以为是马厩或下人住所的程度.武帝时期的相权之虚,由此可以反映.
  七、元狩二年——元狩五年:乐安侯李蔡
  李蔡是飞将军李广的从弟,景帝的时候就积功至两千石.武帝元朔年间,他任轻车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右贤王,立有战功进封乐安侯.元狩二年,由御史大夫迁为丞相.李蔡为人普通,名气远逊于李广.然而李广征战一生却没有得到封爵,官位止于九卿,他却做了丞相.
  李蔡任职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广自杀后一年,因侵占了景帝陵园前大道两旁的空地来埋葬家人而获罪,他不愿意被审判,便自杀了.
  关于李蔡的死,在《霍去病死亡之谜》中有过分析,个人认为,当时虽然李蔡丞相不会有太牛B的能力,但在武帝眼皮底去侵占景帝陵园这样的傻事相信还是不会做的——无异于伸出脑袋让人砍.
  稍微一逼,这丞相就自杀了,死得很是轻易.
  八、元狩五年——元鼎二年:武强侯庄青翟
  庄青翟本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为丞相.元鼎二年冬,有人盗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钱币,庄青翟上朝的时候便与御史大夫张汤约好一起向武帝请罪.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张汤却没有请罪.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事,张汤便欲上奏说“丞相早就知道是何人所为”.于是,庄青翟很害怕,与三长史朱买臣、 王朝、边通谋划,上奏道:“张汤向皇帝奏请施行法令时,商人们总是先知道而能囤积居奇,赚了钱后又分给张汤.”
  武帝问张汤缘故,张汤装做不知道,此时又有人上告说张汤诬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谋反,这下子张汤傻眼了,上书“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长史”之后,自杀了.酷吏张汤为高官数十年,死时家产还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们想厚葬,他母亲却说:“张汤身为天子的大臣,却遭受恶言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
  张汤一死,武帝非常后悔,便杀了三长史,又将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狱.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于狱中自杀.
  九、元鼎二年——元鼎五年:高陵侯赵周
  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赵周为丞相,继庄青翟的职位.
  元鼎五年九月,正值武帝祭祀宗庙,列侯奉献黄金.少府负责检查黄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之罪弹劾,于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剥夺了爵位,史称“酎金失候”,此事中失去候爵的人便包括了卫青的儿子、刘备的老祖宗.九月初六,赵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献黄金不足却不上报,被捕下狱,后自杀身亡.
  “酎金失候”是汉武帝用以削弱诸候势力的一个重要举措,武帝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但赵周却成了牺牲品.
  十、元鼎五年——太初二年:牧丘侯石庆
  丞相赵周有罪被捕后,武帝诏御史曰:“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
  王立群老师在讲汉武帝时专门提到了“万石之家”,说的便是这石庆一家子.石庆为人敦厚谨慎,在丞相位九年,没能有什么太好的贡献.太初二年中,庆卒于任上,谥为恬侯.
  十一、太初二年——征和元年:葛绎侯公孙贺
  公孙贺本是武将,随大将军卫青征战,有过几次军功(他是卫青的姐夫),封南茆侯.后再以左将军出定襄,没有战功,失了侯爵.复以浮沮将军从五原出兵二千余里,仍无战功.太初二年,以太仆迁丞相,封葛绎侯.
  前面几个丞相除了石庆和公孙弘外,大都没有善终,所以公孙贺被封为丞相后,跪在地上不肯接受印绶.边磕头边哭着说:“臣本是个守边疆的小人物,因为有战功才做了官,才能不配做丞相啊.”武帝看他那可怜的样子,也感动得哭了,命左右扶起他,他不肯起来.武帝起身而去,公孙贺无奈之下,只得接受了任命.出了宫门便叹息道:“这下我天天都面临危险啦”.
  伴君如伴虎——武帝一朝的丞相们对这句话肯定深有体会.
  公孙贺对自己命运的预测是对的——
  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为自己是卫皇后姐姐的儿子,生活骄奢不遵法度,征和年间擅用北军钱一千九百万,事发被下狱.公孙贺爱子心切,向武帝请求立功赎罪——去抓捕朱安世.但捕到大侠朱安世后,反受其害——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告公孙贺的儿子与阳石公主私通,并且建巫祭祠诅咒皇帝.于是,公孙贺父子皆下狱,惨遭灭族.这次祸患,搞得满朝风雨,直接导致了太子刘据的卫氏势力消亡殆尽.
  十二、征和二年——征和三年:彭城侯刘屈氂
  刘屈氂的父亲是中山靖王刘胜,这刘胜是汉武帝的兄弟,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他还是三国蜀汉刘备的祖先.
  征和二年春,武帝以时任涿郡太守的刘屈氂为左丞相,封其为彭城侯.刘屈氂本身能力一般,汉武帝的任命这个侄子来得突然.
  太子刘据死后,刘屈氂欲请武帝立昌邑王为太子.这昌邑王是李广利姐姐所生,而李广利与刘屈氂是儿女亲家,若立为太子,日后刘屈氂、李广利的好处少不了.但由于巫蛊事件余波,刘屈氂被腰斩于市.
  究其死因,一是武帝迁怒,二是武帝厌恶干扰立太子事宜.
  十三、征和四年——征和四年:富民侯田千秋
  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逃亡至死之后,给高祖刘邦守陵的田千秋上书武帝替太子鸣怨道:“儿子调动父亲的军队,顶多是挨顿鞭子的小罪罢了;天子的儿子有了过错误杀了人,又算的了什么呢?---这是我做的一个梦,梦中有一白头老翁教导我这样说的.”
  他上书的时候,太子案已经有一段日子,武帝当时已经很明白太子是由于惶恐不能自保才捕杀江充的,但面子上却拉不下来,在看了田千秋的上书后,很开心,觉得有台阶下了,于是马上召见了他.见田千秋身长八尺有余,容貌伟岸奕丽,就更高兴了,道:“父子之间的事情,外人是很难发表意见的,却惟独你能向我阐明太子的心迹,这一定是高祖皇帝的神灵让你来教导我,你该做我的辅政大臣.”于是田千秋被拜为大鸿胪.几个月后,因为刘屈氂被杀,他便成为了丞相,进封为富民侯.
  田千秋并没什么奇异超凡的才能,又没有什么战功,而且资历也浅薄,只因为一封上书合了武帝的心意,几月间便封侯拜相,这也太神奇了——就像县长乡长直接提拔为国务院总理一样神奇.
  不过,田千秋为人朴实敦厚,做了丞相很安分,处境倒是比他几位前任安全许多.他见武帝一连数年追查太子谋反事件,株连众多,大臣们都很恐惧,便与御史、中两千石的大夫们一起上,请武帝“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事不要过分忧愁.武帝认为他说的很对,便下诏说“远近为蛊,朕愧之甚”,感谢丞相和大夫们认真负责,就不再追究太子案了.
  过了一年,武帝崩驾于五柞宫.田千秋辅佐幼帝刘弗陵,接着做丞相,一共做了十二年,老死在任上.因为他年老,皇帝尊待他,朝见的时候允许他坐小车进宫殿,所以被称做“车丞相”,连名字都被人改称作“车千秋”了.
  以上这十三位丞相大约可以分为这么几种
  1、 广养门客,武帝看着不爽,如窦婴、田蚡,但公孙弘例外.
  2、 能力一般、老老实实、无所贡献、无功无过,终老或被罢官.有薛泽、石庆、卫绾、田千秋等.
  3、 有把柄被抓,下狱.如公孙贺、李蔡、庄青翟.
  4、 给武帝背黑锅,如赵周、刘屈氂,不杀才怪呢,难不成要雄才大略的武帝认错?
  这13位丞相中,有些任命的速度及方法甚至令人吃惊——可以说汉武帝在丞相这个职务的选材方式上,不是“唯才是用”的,而是看顺眼了、合心意了便任用.为啥会想用这样的方式来选丞相呢?其实原因无非两个——首先武帝自己有着极强的能力,追求绝对集权;其次武帝不愿意相位上有太牛B的、会对自己中央集权产生威胁的人物摆着.
  对天下甚至对历史来说,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强势是福,但对这些丞相来说,却是灾难了——他们太多的时候是摆设、只是用来背黑锅的.
  再看看大将军卫青就更明白了——立完大功封大司马后,搁了十几年没用直到老死——没杀他就已经算是奇迹了.
  这所有,或许便是毛泽东认为汉光武帝刘秀是“最会用人的皇帝”,而在位期间人才济济的汉武帝刘彻却与此美评相去甚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