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上有哪些应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5 16:34:44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上有哪些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举例详解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与五行相通的五象
五行—————土—————金————水————木————火
五谷-----化-----收----藏----生----长
五色-----黄-----白----黑----青----红
五味-----甘-----辛----咸----酸----苦
五音-----歌-----哭----呻----呼----笑
五体-----肉-----皮毛---骨----筋----脉
五腑-----胃-----大肠---膀胱---胆----小肠
五脏-----脾-----肺----肾----肝----心
五官-----口-----鼻----耳----目----舌
五常-----信-----义----智----仁----礼
五神-----意-----魄----志----魂----神
五主-----口-----鼻----耳----目----舌
五臭-----香-----腥----腐----臊(膻)--焦
五液-----涎-----涕----唾----泪----汗
五荣-----唇-----毛----发----爪----面色
五季-----长夏----秋----冬----春----夏
五数-----5、0----4、9---1、6 --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