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3000字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8:50:02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特点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

「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司马炎司马炎十个.我们不妨就先从「魏晋南北朝」一词开始,「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魏受汉室禅让,在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服饰之一  魏晋南北朝服饰宋代诗人苏轼的《念奴娇》中“羽扇纶巾”的纶巾,是幅巾的一种,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故名“诸葛巾”.幅巾束守,即不戴冠帽,只以一块帛巾束首,始于东汉后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概述

文学史上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从东汉建安年代到隋统一这一历史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四百年里,各种力量为了争夺统治地位或扩大统治范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政权更迭十分频繁,社会动

陈朝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吗?

是.具体说应该是“南北朝时”的“南朝”的一代朝代.南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笼冠大袖衫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笼冠的形象与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图象略同,然而时间却比其他资料要早,可见笼冠并非出自胡俗

魏晋时期三位玄学名家?

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

魏晋时期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自曹魏创立至隋朝废止,沿用300余年.220年,曹丕篡汉建魏后,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规定举荐有声望的官僚担任其本乡本土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称中正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长期争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了公元二世纪左右时再度衰败,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朝廷,把汉献帝迎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曹操死后,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特点

一是出现以茶养廉示俭  两晋时代,“侈汰之害,甚于天灾”,奢侈荒淫的纵欲主义使世风日下,深为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于是出现了陆纳以茶为素业、桓温以茶替代酒宴、南齐世祖武皇帝以茶示简等事例.陆纳、桓温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歌

在北朝民歌中,描写游牧生活的,以《敕勒歌》为代表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反映游子飘零的,如《陇头歌》: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魏晋南北朝中的"魏晋"是指什么时期?

魏是指曹魏,实际开创者是魏武帝曹操,建国者是魏文帝曹丕,(220-266)都城洛阳,传了五世三代.晋分西晋和东晋.西晋的实际开创者是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建国者是晋武帝司马炎(266-316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

魏晋南北朝是什么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明白吗?

那些时期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在从魏至

魏晋时期名士主要代表人物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琅琊王家:王导谢家:谢安PS:魏晋南北朝[帝王将相士]曹操曹丕曹植郭嘉荀彧夏侯敦诸葛亮孙权周瑜袁绍司马懿董卓张角张梁张宝苻坚谢尚谢安刘裕拓跋珪拓跋焘萧

中国历史魏晋到隋朝时期

首先,东晋和南北朝时不一样的.总结一下这一时期的过程:先是西晋统一全国,然后是南方的东晋和北方的十六国同时存在,然后是北魏与南朝宋对峙,接着是北魏和南齐对峙,然后是东魏、西魏和梁朝三分天下,再往后是北

魏晋文人、魏晋风度有关的论文,3000字左右

摘要: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酒在魏晋文人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竹林七贤”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王羲之与朋友们徜徉于会稽的名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

曹丕《典论 论文》如何显示了魏晋时期文学批评的新风气?

《典论》是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已佚,《论文》是其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它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