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鉴赏20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1:44:10
谁能提供给我 20首古诗鉴赏题目

你可以把它复制下来改成txt格式存在手机或者播放器里希望能帮助你吧我在网上找的一、04年古诗鉴赏(6分)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5.为了突出江南春

武陵春古诗鉴赏

武陵春[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动作描写写愁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神态描写些愁苦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欲抑先扬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

找20首古诗并且有翻译和鉴赏

1、咏怀古迹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上黄昏.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

古诗:石头城--刘禹锡 鉴赏 .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Q2:拟人.借景抒情.潮打空城寂寞回:潮水拍打著“空城”,虽有巨响,却显得分外凄凉,便又寂寞地退去了.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

高中古诗鉴赏的方法...以及公式

鉴赏古诗词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看作者,看作者是谁、属于什么派别.二、看时代,看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在大环境下的情况.三、看关键词,看诗词中有没有明显表现出作者情感的字词或句子.上面为诗词总体表

初中古诗鉴赏练习题

1、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这两个动词

求20首古诗的鉴赏100字

送别王之涣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

帮我鉴赏一首优美的古诗,任何古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诗句鉴赏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

如何进行古诗鉴赏?

来源:责任编辑:信息中心以下介绍古诗鉴赏的要领.一、解读诗句,整体感知,把握“六要素”鉴赏古诗的基础是要具备有关古诗的知识结构,比如通过多读古诗,全面把握古诗的特点,了解古诗的体例、古诗的一般表达技巧

古诗100字左右鉴赏,

这首诗名《中秋月》,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前两句写实景,勾画出了清静微寒,圆月中天的美景,后两句表现的感情复杂,既有聚后又将别离

高中课外古诗鉴赏

啥?再问:、你这回答的是相当的有水准啊。

古诗鉴赏选择题 一道高中的古诗词鉴赏选择题.有答案有解释. 急!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_______”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________传统,列为“______

求5首中学课外古诗鉴赏

你好,我全给你: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2)三、四句说“

怎么鉴赏古诗?】

个人心得:(1)鉴赏古诗前一定要对诗的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心情有一定了解(不打无准备的仗).(2)读诗时首先要掌握该诗的平仄、韵脚、词性、对仗(基本了解要透彻).(3)分析诗歌的创作手法(

古诗十九首鉴赏,

行行重行行(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诗词鉴赏(古诗鉴赏)

解题思路:本题是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1、这道题命题严谨,指向明确。“皇宫”“两首诗第一句”“哪一个字”“共同特征”便是明证。答关键词一类。根据诗歌关键词语解读诗歌,本就是诗歌鉴赏的一种特效方法。命题

古诗鉴赏(古诗鉴赏)

解题思路:红字为核心内容。解题过程:1、这首诗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诗人起笔直陈景物,用语极为质朴。前句描桥上之景,后句状水上之象。桥上,雨

如何提高高中古诗鉴赏能力

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建议:1、注意多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这些名句一般已经有比较固定的含义,而且用的范围也广;2、可以经常看一些诗词鉴赏,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