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7 23:06:40
都德 最后一课中的名言

文章:《最后一课》歌颂了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无比深挚的爱国之情.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以强调语言之美.通过赞美祖国的语言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此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名言:法国语

福楼拜、屠格涅夫、左拉、都德的代表作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前夜》《父与子》,左拉:《小酒店》,都德:《最后一课》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所想!

韩麦尔先生是在万分悲痛之际、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这是多么高贵的气度!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

都德de名言都德de名言

Lahaine,c'estlacolèredesfaibles.»“仇恨是弱者的愤怒.”«Lagourmandisecommencequandonn'aplusfaim.&ra

都德《最后一课》阅读答案,

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钥匙比喻:祖国语言意思是:只要掌握了祖国语言,就可以唤起人们的爱国意识,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获得解放.你们老师应该讲过啊

都德简介谁知道哦?

都德(1840~1897)Daudet,Alphonse法国作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97年12月15日卒于巴黎.1857年到巴黎,在其兄历史学家艾尔莱斯特·都德的帮助下开始文学创作

《最后一课》都德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2.我每次抬

都德 最后一课人物分析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

都德简介

都德阿尔丰斯·都德阿尔丰斯·都德(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5日),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840年5月13日生于普罗旺斯,18

都德 最后一课 点击答案

原句:我呢,我难道就没有应该祖辈自己的地方吗?……改写:这就不说了吧思考:原句突出韩麦尔先生的自责,还有对母语的热爱称呼的改变:上课前是因为“我们”是他的学生,然而下课了,他将不再是我们的老师了,而是

都德最后一课续写400字

1.小弗郎士走在放学的路上,心想: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上完了,我还是没有全掌握法语,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法语.小弗郎士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真的是气极了,拿起石块向他们扔,只可惜距离太远.天空飘起了小

都德 最后一课续写200字

“……”他依然在发呆,脑中一片空白,在钟声中,他的妹妹走到了他身边,轻轻地说了一声:“该走了.”她也找不到适当的语言来安慰自己的痛苦之至的哥哥,此时空气仿佛已经凝滞,韩麦尔先生只是低着头.窗边的一个小

都德 最后一课主要内容

韩麦尔先生给小弗朗士等学生还有村里的一些人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都德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容克地主的德

都德 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

教师韩麦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都德《最后一课》读后感

读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无辜的人民带来了什么!或许,有一点还“不错“,就是战争能让一个人瞬间成长.但我想,谁都不喜欢这种”成长“方式吧!普法战争暴发后

都德《最后一课》原文

Cematin-là,j’étaistrèsenretardpouralleràl’école,etj’avaisgrand-peurd’êtregrondé,d’autantqueM.Hamelno

解题思路:先把3024分解质因数,再找出是哪几个连续自然数的积。解题过程:3024=2×2×2×2×3×3×7=(2×

都德英文简介

中文: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龚(gōng)古尔学院院士.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在小学里担任监学(类似自修

都德的简介

都德简介  Daudet,Alphonse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龚(gong)古尔学院院士.  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城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