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逊干涉测平整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1 17:13:19
迈克尔逊干涉预习题在线等

1,光的时间相干性与光源发光特性有关,一般的光源都是原子等粒子的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发生,而跃迁有一定寿命而且具有随机性.随机性导致不同的跃迁发出的光不相干,有一定寿命导致光波波列有限长,当光程差超过波

迈克尔逊干涉试验中如何用干涉条纹测出单色光的波长?

螺旋测位器会用吧?波长等于双缝到屏的距离乘以双缝之间的距离再除以单个条纹间距

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怎么来判断?

用“前凹后凸”来判断.从空气薄膜的薄向厚看,如果条纹提前出现,则被测表面是凹下去的.如果条纹延后出现,则被测表面是凸起的.

迈克尔逊干涉条纹的定域如何?

定域实际就是指想干涉的双光束的交汇处.如等倾干涉时,要求两反射板平行,经相同角度反射回来相干的光是平行的,那么他们的交汇处是无穷远,只有使用凸透镜才能使其汇聚在有限的距离内,或是用眼睛直接观察才能看到

迈克尔逊干涉条纹与牛顿环的区别

这里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newwindow=1&client=pub-3555371946298911&prog=aff&q=%E8%BF%88%

迈克尔逊干涉 

这个比较简单.单个介质片带来的额外光程差为nd-d,即(n-1)d,但是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经过平面镜反射一来一回两条光路,二倍光程差,就是A选项

迈克耳逊干涉实验测氦氖激光波长

一般光程情况下都能看到条纹,无法确定等光程.不过也不是一点都不行,因为只有在等光程的位置中间的条纹才是直线的,调的过程会发现向等光程靠近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相关问题

正好我有实验课教材对着书一个一个对号入座了1、A2、B3、C4、D5、理论上是一定的选B但是实际上白光单色性差,相干长度就很短,干涉仪是很难做出来的,其相干长度和波长是一个数量级的,这点书上也有提到.

迈克尔逊干涉试验中如何用点光源产生非定域干涉圆条纹

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原理干涉条纹是等光程差点的轨迹,因此,要分析某种干涉产生的图样,必求出相干光的光程差位置分布的函数.若干涉条纹发生移动,一定是场点对应的光程差发生了变化,引起光程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迈克尔逊干涉 条纹间距

根据等倾干涉从中间数起第N个亮条纹的条纹半径公式:rN=(f/n0)*(√(nλ/h)*√(N-1+ε)).其中rN是半径,N是从中心向外数第N个圆环的数量,f是透镜焦距,n0是空气折射率等于1,n是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中d为什么越来越小

因为迈克尔逊有一个粗调轮和一个细调轮,M'2只是一个虚设的,本身不存在,它是M2的虚像,当调节粗细调轮时,就可以移动M1镜,所以就可以改变M'2和M1之间的距离!

迈克尔逊干涉做出的白光干涉现象是什么?

用白光入射,如果两反射镜是垂直的,应该成同心的圆环,中央是复色亮纹,对于其他纹路同级情况下,长波在内短波在外的彩色条纹!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怎么读数

是说实验课上的测薄片厚度吗?数观察到的条纹数,每个条纹对应一个波长的位移,一般用的是钠灯吧,0.53μm波长(其实是两个很接近的值),边界时去掉半个波长(半波损失),结果就是薄片的厚度

检查表面的平整度 薄膜干涉

原干涉条纹(左侧对应为尖角位置,实线为亮纹,虚线为暗纹,且假设第二条亮纹对应的垂直位置上物体表面不平整):|┊|┊|┊(2)检验条纹(物体表面凸起时)|┊(┊|┊(3)检验条纹(物体表面凹陷时)|┊)

迈克尔逊干涉是什么干涉?

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中毛玻璃起什么作用?

等倾干涉的条纹级次只与入射光的角度相关(因为d不变),不同入射角对应不同的光程差,相同入射角对于相同光程差,也就对于相同的明暗条纹,与光源的位置无关,因此面光源照明时,面光源上各个点源都形成一套条纹且

求大学物理实验《《迈克尔逊白光干涉——测白光的干涉条纹,并估计白光相干长度》》的相关知识,包括实验

参考数据(激光的)干涉条纹变化数n050100动镜的位置di(mm)46.7824246.7987846.81490干涉环变化数n150200250动镜的位置dj(mm)46.8311046.8485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单色光波长实验,观察等厚干涉条纹和观察白光干涉条纹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等厚干涉条纹是一系列平行线,原理同劈尖.白光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只在零光程差附近极小的范围.

利用薄膜干涉检查工件平整度

薄膜干涉把金属丝圆环在肥皂液里蘸一下,环上就形成一层肥皂液薄膜.用单色光照射薄膜,薄膜上就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图6-4).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照射到膜上的光会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

等厚干涉条纹的特点迈克尔逊干涉仪

同一个条纹对应于同一个位相,对于迈克尔逊干涉仪来说,是一组同心圆,中间最疏,越往外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