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分线若加垂线,等腰三角形可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5:16:54
在面积为34平方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任意取一点,设这一点到两腰垂线段的长分别为a厘米和b厘米.已知这个等腰三角形腰为

第1问用34*2/10=6.2第2问(10a+10b)/2=3410a+10b=68a+b=6.8第3问,等腰三角型底边上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在圆O中AB为弦,C,D是直线AB上的两点,AC=BD,垂线OH垂直于CD,求证;三角形OCD为等腰三角形.

连接OA.OB先证明三角形OAH全等于三角形OBH(HL)再证明三角形AOC全等于三角形OBD所以三角形OCD为等腰三角形.

有没有一个三角形垂线和中线是一条线,但不是等腰三角形;或者垂线和中线是一条线,但角分线不是这条线?

没有,三角形三线合一逆定理:  ①如果三角形中任一角的角平分线和它所对边的中线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三角形中任一角的角平分线和它所对边的高重合,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③

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cm,BC=6cm,自顶点作这个三角形所在平面的垂线AD,设AD=8cm,

8/5^0.5见具体如下:AD垂直与面ABC,做AE垂直于BC由于AC=AB=5,所以BE=BC/2=3,连接DE.在三角形DAE中过A做AF垂直于ED交DE于F.在三角形DAE中,三角形DAE,相似

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面积是26平方厘米,在底边上任取一点M,设这点到两腰AB,AC的垂线长分别是acm

(1)A=26/0.5/8=6.(2)26=8a*0.5+8b*0.5得a+b=6.5(3)a+b=A再答:1中是6.5再问:为什么有0.5?再问:0.5是底乘高除以2吗?

等腰三角形

解题思路: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进行代换,可求解解题过程:

P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一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Q,交CA的延长线与R

证明:∵AB=AC∴∠B=∠C∵PR⊥BC∴∠R+∠C=90,∠BQP+∠B=90∴∠R=∠BQP∵∠AQR=∠BQP∴∠R=∠AQR∴AR=AQ

在三角形abc中心有一点o,o点到三条边的垂线长都是2厘米,又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厘米,求三角形的面积

S=1/2*20*2=20cm^2将这个点与各个顶点连接,分成3个小三角形,计算面积即可.

垂线

解题思路: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画图解题过程:varSWOC={};SWOC.tip=false;try{SWOCX2.OpenFile("http://dayi.prcedu.com/include/r

可见一生

最多听得是俚语的意思多点表面意思就应该是它的意思

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面积是26平方厘米,在底边上任取一点M,设这点到两腰AB,AC的垂线长分别是acm,bcm

三角形ABM和三角形ACM的面积分别为:1/2*AB*a和1/2*AC*b,因此1/2*AB*a和1/2*AC*b=1/2*AB*(a+b)=26则:a+b=52/AB如果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什么事可见文化和不可见文化

我的看法,不一定对,聊.可见文化包括风俗、生活习惯、思维、对世界对人类的认识看法.不可见文化,我认为是科技.科技是可见的,在这里我为什么说它是不可见的呢?因为:科技是可见的,是理科;文化也是可见的,是

天空可见飞鸟,地上可见什么?

天空可见飞鸟,地上可见小草

垂线定义

当两直线所组成的角为直角时,称它们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垂线一般是垂线段,从一点到垂足的距离叫垂线.

垂线性质

解题思路:等角的余角相等解题过程:见附件最终答案:略

如图 oc是∠AOB的平分线,OC的一条垂线分别交OA,OB,OC与E,F,P,说明△OEF为等腰三角形

角边角∵OC是∠AOB的平分线∴∠AOC=∠COB∵OC的一条垂线分别交OA,OB,OC与E,F,P∴∠OPF=∠OPE=90°又OC=OC∴△OPE≌△OPF∴OE=OF∴△OEF为等腰三角形

过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上某一点P,做两腰的垂线,交AB .AC于E .F求证:pE+PF等于一腰上的高

过点C做CH⊥AB于H,连接AP,则S△ABC=1/2AB×CH,而S△ABC=S△ABP+S△APC=1/2AB×PE+1/2AC×PE∴1/2AB×CH=1/2AB×PE+1/2AC×PE因为△A

: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任意一点向两边作垂线,连接底边中点与两垂足,试证明连线等长.

方法1:过P作PD'垂直AB交于D',PE'垂直AC交于E'因为等腰三角形,所以PD'=PE',因为EE'=POcosB=DD'所以三角形PEE'全等三角形PDD',所以PE=PD方法2:用解析几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