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通假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7 05:19:19
找初中语文课本1-4册的所有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

通假字.,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再答:2诎右臂支船(诎——“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衡——“横”,横着)再答:4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岳阳楼记通假字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2.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通假字. 

不通否

什么叫"通假字"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①庄公寤生,惊姜氏.(《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中的1:通假字,2:一词多

记承天寺夜游:一词多义遂:遂至承天寺.(于是)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盖:盖竹柏影也.(原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初中语文古诗全(苏教版)

不是我留摄提贞于孟陬兮那时府吏长跪告四时更变化悲剧

财富值20求初中语文古文中考常考的句子翻译 和单个字解释 和所有通假字 要附加 答案

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3、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你。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

初中语文上下册所有古文的通假字,有那些,写给我谢谢!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汉字的历史悠久,演变复杂.在古代,因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使用中同音替代的现象叫做“通假”,也叫“古音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苏教版初中语文所有诗词

第五册(课内)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初中语文通假字总结

例句本字通假字解释七年级项为之强《童趣》强僵僵硬不亦说乎《论语》说悦高兴诲女知之乎!《论语》女汝你是知也《论语》知智聪明一切乌有《山市》乌无没有裁如星点《山市》裁才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否日扳仲永

求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通假字 有课文例句的

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3、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你.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四、特殊字词 1、 通假字 诲女知之乎 ( ) 通( ) 义为( ) 项为之强 ( ) 通( ) 义为(

四、特殊字词1、通假字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义为(你)项为之强(强)通(僵)义为(僵硬)不亦说乎(说)通(悦)义为(喜悦,高兴)是知也(知)通(智)义为(智慧)一切无有(无)通(乌)义为(哪,哪里)

苏教版初中语文常用词语

http://search.china.alibaba.com/offer/%E5%88%9D%E4%B8%80%E5%92%8C%E5%88%9D%E4%BA%8C%E7%9A%84%E8%AF%B

苏教版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通假字本字意思原文例句出处1.强通“僵”僵硬项为之强《童趣》2.说通“悦”愉快、高兴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女同“汝”你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4.知通“智”聪明不知为不知《〈论语〉十则》5.见

初中语文

解题思路:希望以上内容能打开你的思路,如有不同意见,请在下面的继续讨论中留言好吗?老师愿意与你进一步的交流。如果回复的晚些,请见谅。祝:健康、快乐、进步!解题过程:⑴ “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

通假字

解题思路:多理解,多记忆。解题过程:默而知之(识)通(志)译为(记住)。最终答案:略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通假字为何有的用“同”有的用“通”?二者有何区别?

甲同乙,则甲乙是异体字如“昏”同“婚”甲通乙,则甲是乙的通假字如“矣”通“已”“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中写法,这四中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通”一般是指通假字,

谁能搜集一下初中语文课本外常出现的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