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评价花木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4:18:06
用几句话评价一下民间故事《花木兰代父从军》中花木兰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花木兰受中国人尊敬.

如何评价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

花木兰代父从军评价

巾帼不让须眉之举赞扬了中国女性特有的精神花木兰有胆量,敢于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一则孝心,二则勇气.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有谋略.让须眉汗颜.功成身退,表现出宠辱不惊、恬淡自守的性格.还有,当国家遭遇战争,依

简要评价罗马帝国的扩张

战争都是具有双向作用的,罗马帝国在对外扩张的时候,发动侵略战争,给当地的居民地区了破坏性的灾难,但同时也把自己的文化传入渗透到它统治的地方,促进了这些地方文化的发展,与外界文化的交流,学习更多的先进的

请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简要评价

中国书法书体演变如下: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重视实用性和艺术性,使得中国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占用重要的一席之地

怎样评价花木兰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在木兰诗中足以表达出木兰得为人.文中的一句"愿为市鞍马''的愿字表达出木兰勇敢坚毅,忠孝两全.忠就是忠于国家,孝就是孝顺父母.她既有女儿情怀,更有英雄气概,是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

用一句话简要评价! 跪求?!

若是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本书的思想应该是主人公的那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

简要评价贝多芬这一人物形象

命运坎坷,一生磨难,生活“悲苦的深渊”里,但对艺术的追求是执著的,具有非凡的毅力、超人的才华和伟大的人格,是一位英雄似的音乐天才简洁吧!

请简要评价花木兰的形象

英姿飒爽,孝敬父母,心怀家国,绝版女汉子.再问:谢~再答:给个好评吧

历史上对花木兰的评价

http://www.6mj.com/2003-12/2003124230312.htm

请简要评价“千金市骨”这件事.

做事除了有良好的愿望,还必须有恰当的方法,要知道变通.因此我们不但要树立人才观念,更要合理的优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发挥人才优势.假若千金才会招来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成本可谓相当的高昂,而在拥有一

简要评价非战公约

转播《非战公约》:1928年《白里安—凯洛格公约》1.背景:《洛加诺公约》签订后,法国感到自身的安全保证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因此希望与美国结成同盟,使法国的安全得到美国的保障;美国建议由美法签署多边

怎样评价花木兰从军

花木兰替父从军,说明她知道父亲的身体状况,不能从军,而弟弟太小,也不能从军,她有孝心.这是一件好事!

评价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

介绍评价罗斯福简要的介绍评价

1882年1月30日,美国总统、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富·德·罗斯福诞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富豪家庭.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1905年,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奥西多·罗斯福的侄女结婚,之后,他当选过纽约州参议员,担

简要评价孙中山

孙中山是很执着也很天真的一个人,很值得敬佩.一位老师把他称为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蠢人”之一,这位老师的概括是,孙中山一辈子就干一件事:集毕生的精力在海外骗钱,然后买枪买刀跟清政府干.他不会算帐,他骗那点

用英文概述《花木兰》的故事,并对花木兰作出评价 急用!

唧唧唧唧,木兰对着门在织布.花木兰的爸爸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女儿的叹息声.  花木兰的爸爸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  昨夜我看

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对秦始皇做一个简要评价

秦始皇,名叫赢政,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两千年来,对他的评价是很有争议的,那么秦始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儿时历难少年成帝王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又名异人)

简要评价张謇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世代耕读传家.兄弟五人,排行第四.幼年聪慧好学,3岁启蒙,4岁入塾,5岁时“命背诵千文,竟无伪.自1874年起,他先后投身于孙云锦(时任通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