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后溶液酸碱度发生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9:41:17
在进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实验时,若要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表明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的硫酸,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为无色,因为是在氢氧化钠中滴加酸所以借助的指示剂是酚酞,恰好反应时溶液

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有什么变化

铁钉上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CuSO4=FeSO4+Cu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是否能发生反应?若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如何变化?

钙离子会与碳酸根离子反映生成碳酸钙沉淀.Ca2++CO3²-=CaCO3↓,因为有沉淀,溶液质量当然就减小了.这是初中的复分解反应,反映条件是产物中有电离程度小的物质如水,各类沉淀,各类气体

在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

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吗,且溶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我是初三学生.答对有加分 谢谢

两种溶液混合后不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溶液质量不会增加.如NaCl+KNO3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溶液质量不会增加,这种反应只有水生成的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如果发生了化

蒸发法制取纯净水是化学吗变化,还是PH试纸测氢氧化钠溶液酸碱度是的?

前者是蒸发属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再问:为什么啊再答:他是和里面的物质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显示不同的颜色

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溶液的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选BA;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不发生化学变化C:硝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不发生化学变化D: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但反应后有氯化银沉淀生成,所以溶液的质量较小只有B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酒精溶液的酸碱度是多少?

酒精溶液的酸碱度为7,呈中性.并不是所有盐溶液都显中性,如果溶液中的阳离子电离能力强,则溶液将呈酸性.

判断化学分解反应是否发生,是,溶液中离子交换位置即内内结合外外结合,若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气体产生,反应就能发生

解题思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水、沉淀或者气体。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解题过程:

解释自来水经过三种离子交换树脂后PH值变化的原因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在溶液中它能将本身的离子与溶液中的同号离子进行交换.按交换基团性质的不同,离子交换树脂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类.阳离子交换树脂大都含有磺

血浆酸碱度变化

解题思路:PH稳态解题过程:【答案】:D因为血浆中有缓冲液,所以一开始变化不大。最终答案:略

下列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A符合B有二氧化碳逸出C虽然质量不变不过也不反应D氢氧化铁沉淀第二题DA只能测出碳酸钠和硫酸钠两种酸分辨不出来B铜有颜色,但硫酸钠和氯化钠检测不出来C盐酸和氯化钠分辨不了D铁有颜色加氢氧化钠有沉淀加H

电解氯化钠溶液浓度,酸碱度怎样变化

电解NaCl得到NaOH,所以溶液由中性变为碱性,即溶液的碱性增强.2NaCl+2H2O==通电==2NaOH+Cl2↑+H2↑再问:浓度呢???再答:NaCl浓度肯定要降低啊!因为电解消耗NaCl

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PH值会不会发生变化

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PH值不会变化.因为原来的溶液呈中性,加入硝酸银之后,溶液变为硝酸钡溶液,仍然为中性,所以PH不会变化.2.应该选A.因为在B中,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反应生成沉淀.因为PH

Ba(OH)2溶液与稀H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后混合溶液pH变化?

若Ba(OH)2溶液中加入稀H2SO4碱性减弱PH减小若稀H2SO4中加入Ba(OH)2酸性减弱PH增大都变为7

加水稀释弱电解质溶液 溶液的酸碱度会发生什么改变

如果弱电解质是显酸性,根据平衡与电离的知识可以知道,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数目会增加,但是氢离子的浓度确是减少的,根据酸性的定义可以知道,酸性减小,即PH增大.如果电解质是显碱性的,根据平衡与电

淀粉溶液和淀粉酶的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高中阶段一般认为彻底水解产物为麦芽糖.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一般实验中所用α-淀粉酶多从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可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或葡萄糖(微生物).淀粉酶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