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作描写刻画一个人的句子1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09:29:58
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作文(300字)

问一下是这三个人物在13岁左右么?再问:是的~再答:大院里三个年龄相仿的孩子是好朋友,尽管谁看了他们都不像,张旁旁,一点都不胖,白皙的脸,尖下颏,眼睛不大,却架了一幅大眼镜。说起话来,慢条斯理,颇有点

描写舞狮动作的句子

舞狮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

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

1、爷爷今年七十三岁,平时,他见人总是乐呵呵的,光秃秃的头顶上经常扣着一顶黑色的小毡帽.爷爷总是背着手走踣,那模样真算个“大官”.爷爷是个老鞋匠,平时挣下的钱都花费在我和弟弟身上了.爷爷对我的关怀与疼

描写兔子动作的句子

1、兔子浑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白毛,远远看去像一团棉花.它的一双红眼睛被白毛包住了,嵌在眼窝里,像镶着两颗红宝石.白兔两只长长的耳朵,足有二寸半,里面一层是粉红色的皮,外面毛茸茸的,我想它的听觉一定很灵敏

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

1、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2,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

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10句

1老板望了他一眼,吹了一声口哨,一下子钻进那堆衣服里,来回翻动.2他听了这话,闭上眼睛用力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3她握住我的手,下下打量一番,轻轻叹了口气.4武松抡起哨棒,从半空里劈下来.5他瞑目蹲

描写人物的语言 神态 动作来表现一个人的紧张心理的句子

她独自徘徊在柔软的空气中,脚步凌乱而喧嚣.一双清澈的眼眸透出凝固的眼神来.双手扯在一起,又不时触碰长发.任何人见到她,都被其不安而迷惘的眼神一惊.

刻画人物的片段 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描写

人物动作描写片段6、吉老秤已经五十几岁,可是身体硬实得像一座石碑;从口外刚赶来的儿马蛋子,一噘子踢到他的胸脯上,就像被跳蚤弹了一下.他的手艺高超,远近驰名,却只能混个半饥不饱;用他的话说,一辈子没吃撑

请你通过表情或动作描写,用一两句话刻画出下面的人物形象.

1、他猛地抓起桌子上的书就扔到了地上,睁着铜铃大的眼睛瞪着要抢他东西的人.2、老人颤颤巍巍的举起手,冲着离家的儿子如慢镜头般的挥着.

描写秋雨动作的句子

秋雨绵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描写乌龟动作的句子.

乌龟发现周围没人了,便探出它的小脑袋,把脖子伸得老长,到处瞅着,一边用它的爪子笨拙地在脸上揉擦.片刻它缓缓爬上鱼缸中央的鹅卵石上,仰起脑袋把鼻孔露在水面.周围的小鱼惊慌逃窜,乌龟好像在等待时机,突然,

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

描写蒙娜丽莎动作的句子

蒙娜丽莎没有动作,只有微笑.达芬奇传世之作-【蒙娜丽莎】他那神秘的微笑究竟向世人传达那些信息?

卖油翁,找出刻画人物语言动作神情描写的句子

动作: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语言:1、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2

动作描写的句子

1、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2、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

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动作

可以用一些佳词,比如描写他的外貌可以用:水汪汪的眼睛、红红的脸蛋、高高的鼻梁等.描写动作的可以用:悄悄地、大摇大摆的、轻轻地这些词语.

描写一个人的句子

小明从远处走来,穿着黑色毛衣,1条校服裤子.脸上有1脸的疑惑.

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动作

她推着车,一步一步吃力的向上推,他紧咬着牙,汗水从他的脸上流下来,她擦擦汗,又望望那极高的坡度,加快了脚步

动作描写对人物刻画性格起的作用是什么?

行动描写就是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行动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最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姿势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所以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

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文章

有的课文在刻画人物时,常常对动作进行描写,它将人物的形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同时还会揭示出人物深层次的性格特点,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凡卡》(人教版五年制第九册第12课)一文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