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故事4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1 08:10:15
关于李白豪情壮志的故事及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乐府·将进酒》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弃我去

李白铁杵磨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

了解屈原 李白 杜浦 郭沫若的故事

http://baike.baidu.com/view/1646.htm?fr=ala0http://baike.baidu.com/view/2133.htm?fr=ala0http://baike

李白的饮酒作诗的故事

李白的传说故事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谁知道李白,杜甫的有关故事?

一个叫汪伦的人仰慕李白,想请李白到自己家来做客,又怕李白不来,就在信上说,自己这里有“万家酒店”、“十里桃花”,邀请李白前来.李白欣然前往.到了之后才知道,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只是有一家万姓人开的酒馆

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

李白的成长故事400字!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

李白 静夜思的由来 还要有故事

《静夜思》的故事:李白四十二岁时来到长安.玄宗皇帝召见了他,封他为翰林学士.唐玄宗并不想让李白参政,而是赏识他的才能,喜爱他的诗,想让他陪在身边做一个文学侍从.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转眼间李白在长安已有三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铁棒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

汪伦请李白故事中观娱达亘的意思

指的是观看娱乐节目通宵达旦的意思

李白写诗的故事

传说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

求李白的故事?

磨杵成针\x04\x03\x04\x03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

李白所有的故事

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  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

关于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

李白写静夜思 这首诗的故事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

李白送别朋友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

李白的小故事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

李白的故事,要有他的诗

1:李客没有当过官,是个很有文化修养的大商人,对家里的子弟要求很严.李白是李客第12个儿子,从小聪慧过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爱他,而且精心培养他.  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

李白《春思》的背景故事

唉,一言难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