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 不愤不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3:45:47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意思

【原文】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

《论语》中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为.”的下一句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的生平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实用价值.

《论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子曰:“不愤不启,...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

论语八则 (子曰 不愤不启) 翻译

原文】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介绍一下曾子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

曾子是谁

曾子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

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已三隅反的翻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

曾子的信息.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

曾子教子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

曾子的子是什么意思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

子曰不愤不启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我是不会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我是不会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我是不会重复教的.」

曾子不受赐

重点实词:1.衣(“衣敝衣”的前者):名词活用为动词:穿2.致:动词:给予3.修:动词:修饰4.奚:疑问代词:什么5.全:动词:保全6.畏:动词:这里作“感到对人有亏欠”讲重点虚词:1.以(敝衣以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文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的意思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曾子为什么要杀猪?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