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矾是常用净水剂,其主要成分KAl(SO4)·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13:29:19
明矾净水

解题思路:该题考查了明矾净水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易于理解。解题过程:答案:2KAl(SO4)2·12H2O⇌2Al(OH)3(胶体)+K2SO4+3H2SO4+6H2O

明矾净水是破坏胶体介稳性吗?

明矾溶解后立刻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水中的杂质破坏胶体的稳定后凝聚沉淀

明矾净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明矾水解成氢氧化铝是化学变化净水主要利用氢氧化铝表面积大,吸附水中的杂质净水,这是物理变化

明矾净水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

明钒发生水解产生胶体,为化学反应…胶体有吸附作用为物理性质…胶体都行…不过总不能把豆浆(蛋白质胶体)当除杂的吧…氧化性越强的物质其氢化物越稳定…但如果是离子分子应另当别论,在阴离子相同时看阳离子,所以

明矾净水是否是化学变化

不是化学变化.主要是胶体吸附原理.

明矾净水原理是胶体吸附吗?

对Al3++3H2O===Al(OH)3+3H+明矾水解产生Al(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净水

明矾净水和活性炭净水中,哪个是化学变化?

明矾是化学变化明矾放进水中产生铝离子,于水反应,电离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化学反应方程式是Al++3OH-==Al(OH)3,有点不好看,但是你应该看得明白中间是双箭头不是等于活性炭物理变化疏松

水的净化中净水剂是明矾还是活性炭

明矾多一些明矾价格便宜两个都是物理吸附但是明矾是永久性的活性炭是吸附色素用的净化水两个可以配合使用明矾是吸附水中不溶性杂质活性炭是吸附色素的两个都要用

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可以杀菌消毒...为什么?..

明矾是常用净水剂,其原理是:明矾内的铝离子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形成沉淀而使水澄清.但是它没有强氧化性,所以不能杀菌消毒.

A.明矾净水是利用水解原理,氯气净水是利用强氧化性,则明矾和Cl 2 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

A.明矾净水是利用水解原理,氯气净水是利用强氧化性,则明矾和Cl2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反应原理不同,故A错误;B.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则业上制备镁是用电解熔融的MgCl2来完成的,故B

明矾净水是属于沉淀还是吸附?

先吸附,形成絮状物后再沉淀,属物理变化

胆矾净水,明矾净水是化学反应?

是利用Al3+的水解形成Al(OH)3胶体,有吸附性来净水.

明矾净水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明矾是由硫酸钾和硫酸铝组成的复和盐.明矾一碰到水,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硫酸铝和水反应生成白色絮状的氢氧化铝.这种氢氧化铝是一种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它一碰上带负电的尘埃胶粒,就中和聚结,沉入水底.起到净水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利用了明矾的什么

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  KAl(SO4)2=K++Al3++2SO42-  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  Al3

A、蒸馏法是工业上淡化海水的一种常用方法,故A正确;B、明矾可以净水,其原理是明矾溶于水产生胶体,胶体能够吸附

A、蒸馏法是工业上淡化海水的一种常用方法,故A正确;B、明矾可以净水,其原理是明矾溶于水产生胶体,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而明矾不会吸附水中的离子,所以明矾不可以淡化海水,故B错

净水流程取水箭头→_→_→_→_→配水泵常用的净水剂是:()他能除去水中(),净水原理是: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对杂质的

明矾吸附→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明矾;不溶性杂质;胶状物;吸附;沉降.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很大的相对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水中含有细菌和病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可推测凡含有铝元素的物质都有净水作用B.不同物

选B明矾能净水与自身的分子结构有关,能够吸附水中的沉淀物.不能推断出其他选项再问:我认为B也不是通过明矾进行推断的啊??,那么为什么B不行啊,可以再解释一下吗?再答:题目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而

明矾是常用净水剂,其主要成分KAl(SO4)·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各元素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一、水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2H2O===2H2↑+

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净水剂.

在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少量_AlCl3_____,来检验Al3+是否有净水作用.因为甲同学没有确定是Al3+还是SO42-有净水作用,所以在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加入氯化铝可确定Al3+是否有净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