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钟报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4:20:56
时钟

解题思路:根据闹钟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3分,可知标准时间过1小时,即60分,那么闹钟过57分,再根据手表比家里的闹钟每小时快3分,知闹钟过60分时,手表过63分,再求出当闹钟过57分时,手表过的分钟数,

一天,王老师备课用了若干小时。开始和结束时,墙上的挂钟都正在报时,结束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刚好互相垂直。这个钟整点时几点

1.王老师是几时开始备课的?王老师是7点开始备课的.理由如下:题目上说结束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刚好互相垂直,从这个时间看,确定上3时和9时中的一个.先看3时这个时间,3时钟就响3下,3时半响半下,4时

一座古老的时钟,时针已经脱落,但每到整点时会敲钟报时,大钟敲六下六秒钟,那么人们多长时间

是这样的=.=他敲了6下,就是说有5个间隔每次隔了6下/5次间隔=1.2秒所以七点的时候敲了7下就是6个间隔6个间隔x1.2秒=7.2秒就是说大钟敲了7下用了7.2秒可是为什么答案是8.4呢?那是因为

时钟在每个整点报时,敲打的次数等于该钟点数,每半点也敲一下,求一夜共敲多少次?

时钟只有12个整点,每天走两圈.整点敲打的次数:(1+2+...+12)*2=(1+12)/2*12*2=156次半点敲打的次数:12×2=24次一昼夜一共敲打:156+24=180次

王老师备课用若干小时,开始和结束时,墙上的挂钟都正在报时,结束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刚好互相垂直.

王老师是七点开始备课的,备了两个小时,九点结束的. 我没用算式,是用的推理. 时针和分针刚好互相垂直,并且在报时,只能是三点或是九点. 如果是三点,三点敲三下,2:30敲一下,2点敲2下,算下来怎么也

.星期天,赵阿姨开始和结束做家务时,墙上的时钟都在报时.时钟整时报时,几时就响几下.赵阿姨记得时钟共响了45下,休息大约

时针和分针重合,说明是12时.12时以前经过的时间依次是11、10、9、……敲的次数也就依次是11、10、9、8、7.,这5个数的和是45.所以她从7时开始做家务.

数字电子时钟程序(1)用数字逻辑集成块实现;(2)时间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显示时、分、秒;(3)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

c51单片机晶振为11.0592MHz#include#defineHOUR11#defineHOUR00#defineMIN12#defineMIN08#defineSEC12#defineSEC0

谁给我推荐个整点报时时钟

整点报时,电脑用还是手机用?电脑用,上百度搜.手机用,安卓系统的,机锋市场,或安卓市场,搜吧,搜“整点报时”,有一堆,试试看.可以下载语音包或自己录音制作语音包.我用的是“正点报时”,好像不支持自定义

一道考你IQ的题目时钟到了6点报时要30秒,那么报12点要几秒呢?是60秒吗?不是的话,是多少秒?为什么?

66秒.(我想你指的是那种老式钟)再看看别的时钟:时钟类别报时方式时间1.老式台钟a咚...咚...66秒2.老式台钟b音乐...咚...不定3.电子钟“Thetimeis...”30秒

某时钟每到整点都会报时,几点就敲几下铃,整点之间每半小时敲一下铃,该时钟一昼夜一共敲了( )下铃.

我来回答咯^_^1)300每天是0-23点.从1一直加到23就是276下,半点一天有24次,再加24下,一共是300下2)228小明第一次买书是按九折付款付了72元,也就是说,原本总价是72/0.9=

肖兰家的时钟报时,敲五下用的时间是12秒,如果敲10下用去多少秒?为啥?就要啊哈,

12÷(5-1)=3(秒)(敲5下有4个间隙3×(10-1)=27(秒)再问:可以用比例解吗?再答:设要x秒4:12=1:3x/3=9x=27再问:解释一下。谢谢你。再答:4:12是算出来敲的次数和敲

有只时钟,每到整点报时,已知在6时敲6下,共用12秒,那么9时敲9下共用几秒钟?

如果是小学数学,那么就是18秒再答:12÷6=2,2×9=18再答:如果是思维开放题就很麻烦了再问:不对再答:如果只考虑空隙的时间,就是19.2再答:敲6下是5个空,12÷5=2.4,2.4×8=19

EDA数字时钟设计一个含有时/分/秒的时钟,并且可以设置,清除,12/24小时工作模式切换,仿电台整点报时.设计提示:1

到这里看看吧!应该就是你要的答案!http://user.qzone.qq.com/772168956/blog/1243851433

一座时钟,指针已脱落,每到整点都会敲钟报时.若大钟敲6下要6秒钟,那么要多长时间才能知道现在7点?

1)一个小时后就是7点.2)敲6下要6秒钟是5个间隔,每两下之间的间隔为6/5秒.7点敲7下是6个间隔.但是必须要等到第7个间隔结束时没有第八下才能知道现在是7点.所以要6/5X7=42/5秒.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