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6 03:34:00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再举出一首用了同种表现手法的古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它的尾联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合奏.结尾两句,正是这一禅理意趣的反映.此时,古寺万籁俱寂,没

从军行 尾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历史上至少有八首(组)《从军行》古诗.1.李白诗《从军行》2.王昌龄诗《从军行》(七首)3.杨炯诗《从军行》4.陈羽诗《从军行》5.希和诗《从军行》6.李昂诗《从军行》7.刘长卿诗《从军行》8.卢思道

杜甫 登高中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

《滕王阁诗>尾联用了什么修辞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此诗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滕王阁什么特点?(2)

读了《无题》你有什么感受?

读了李商隐的无题诗,果真觉得无题,意味深远.

新夏感事 陆游 古诗文赏析 诗人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表达效果 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无题鲁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出自:鲁迅<无题>(1934年)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①.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②.《鲁迅日记》1934年5月30日:“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略).”①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

使至塞上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萧关逢候骑”句.诗人离家出国,独行多日,终于见到了本土之人,按说他乡遇故知,该有一丝欣喜吧?可这位“候骑”全无畅谈乡情之意,只简单报告了一身:“都护在前面的燕然山呢!”便继续进行他的侦察巡逻去了.唉,

送友人 1.首联用了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首先点出了告别地点.青山绿水,点出当时的季节.“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虽然没有指出要送别,但恰恰这两个字,一静一动,勾勒出送别的意味,北郭东城,点出李

古诗赏析 《无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恋情诗:这句话出自: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解释:身上没有彩

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这位先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

《七律长征》第二联用了什么方法,其作用是()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比喻的方法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1.钱塘湖春行的尾联用什么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2.近观:草才刚刚没过马蹄、花越来越多,越来越繁华

《齐安郡晚秋》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尾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用意何在?

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雨夜人散,酒醒闻雁,却又抒发了倍感孤独寂寞的情怀.尾联表达出厌倦世间争斗、逍遥于山水之间的意愿.

刘长卿的《新年作》1.颔联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什么情感?2.尾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1.颔联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先于自己归家;同时又将自己“居人下”而不得归与“春归”早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贬谪后羁旅在外、盼家思归而不能归的无奈悲伤之情.2.尾联用了贾

钱塘湖春行的颌联和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关联的词组或句子,两两对称地组织在一起的修辞方式.作用:可以使语言的句式整齐,形式美,音韵和谐,

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调动感官,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拟人的修辞方法,“争”、“啄”二字将早莺、新燕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