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重0.9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4 09:58:40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将物体提升3m高.已知物体重400N,动滑轮重20N,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求:

1.F=1/n(G物+G动)=1/2(400+20)=210N2.W有用=Gh=400×3=1200J3.机械效率=W有/W总=W有/FS=1200/(210×(2×3))=95%(s=nh)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N.

隔离B分析:因为B静止,则受力平衡即B受重力和A对B拉力大小相等再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牛顿第三定律)B拉A的力和A拉B的力大小相等,分析各个力都是12N

如图所示 a 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A重30N,B重15N

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固体压强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压力公式:P=F/S推导公式;F=PSS=F/P固体之间可以传力.所以A对B的压强就等于A的重力除以A,B之间的接触面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匀速向上提升重物,物体重18N,所用拉力为1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重为______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F=12(G物+G轮),即:10N=12(18N+G轮),∴动滑轮重:G轮=2N,η=W有用W总=G hFs=G hF2h=GF×2=18N10N×2=90%.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则物体B重?

B重12N.理由:因为测力计示数25N,滑轮重1N,所以绳子两端施加的力一共为24N.因为静止,所以右边绳子的拉力记为X.那么左边拉力也为X.所以A受到的地面支持力为20N-X.2X=24X=12你也

如图所示,人重600N,平板重400N,两个滑轮均重20N,

先将小滑轮和人和木板看成一个整体,则大滑轮两边的力相等,F大=(600+400+20)/2=510N设人的拉力为F1,分析木板的受力平衡,向上的力等于向下的力F1+510=600-F1+400解得F1

一道物理题: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为250N,每只动滑轮重为15N,绳重及摩擦不计.

1、两个动滑轮,动滑轮上绳子段数可以为5,也可以为4.即n=4,或者n=5当n=4时:绳子自由端拉力为:F=G总/4=(G+G动)/4=(250N+2×15N)/4=70N当n=5时:绳子自由端拉力为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为250N,每只动滑轮重15N,绳重及摩擦不计,

(1)∵F=G物+G动滑轮n=250N+15N×2n=60N,∴n≈4.67,则承重绳子的股数应为5,即n=5,滑轮组绕法如图所示.(2)由(1)可知,n=5,绳子的拉力:F=250N+15N×25=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求绳子的拉力为?

设绳子上的拉力为F则有:2F+G动=25N解得:F=12N若对此题有疑问,再问:为什么2F+G动=25N再答:与动滑轮上端连接的绳子受到向上和向下的拉力,这两个拉力相等。向上的拉力就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如图所示,一个铁通重20N,装满水时

桶的体积应该是桶重20N除以铁的密度,那桶受到的浮力不是20N,也不是80N、100N.绳子的拉力应该等于桶重20N减去桶受到的浮力,结果就是小于20N了.

如图所示,人重G1,AB板重G2,不计绳子摩擦与滑轮自重,当AB平衡时

分析:这种题目的思考方法一般是:①人和板当作一个“物体”;②对于滑轮组来说,同一根绳子中的张力大小相等;③每一个滑轮受力平衡④“物体”受力平衡.具体到本题目:(1)根据①:G=G人+G板=G1+G2根

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当滑轮组提起重200N的物体时,机械效率为50%.

由图知,n=4,(1)∵η=W有用W总=G hFs=G hF4h=GF×4,∴F=Gη×4=200N50%×4=100N,∵不考虑摩擦及绳重时,∴F=14(G+G动),即:100N

如图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

(1)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的挂钩上,然后依次绕完,如下图所示:(2)此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GhFs×100%=G4F×100%=50N4×20N×100%=62.5%;(

如图所示,拉力F=100N,物体重240N,若不计绳子重与滑轮间的摩擦.

300-240=60N2如果用该装置提600N起重的物体,则F为多少?(600+60)÷3=220N3若物体被拉开10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F为多少?102*3=306m

急 如图所示,使用滑轮组提起水中的重物,物重为0.9×10^4N,把重物从水中匀速提升1m,拉

5200N题目不严谨,没有说重物在水下多深,不足1M的话,浮力会变,而且,时间算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