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水池底部的排水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23:57:38
如图甲是一个空水池,底部的排水口已用塞子塞住,放水至虚线处,

(1)将空心密闭瓶浸没水中时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750×10-6m3=7.5N;G瓶=m瓶g=60×10-3kg×10N/kg=0.6N,∴F浮>G瓶则该瓶静止后

1、水池长30米,宽18米,深2米.在水池的四壁和底部贴上面积8平方分米方砖,至少要贴多少块.

1贴砖面积:(30+18)×2×2+30×18=732(平方米)=73200(平方分米)方砖块数:73200÷8=9150(块)答:要贴这种方砖9150块.2两杯水重600-440=160克;1杯水重

火箭发射台底部通常会设置一个大水池,这个大水池的作用是什么?发生哪些物态变化?

名词叫导流槽,作用是将火箭发射是产生的能量(热量)分流出去,以免对发射造成影响,其实真正发射时里面的水并不是装满的,发射是产生的热量迅速将导流槽中的水蒸发,产生白色的气体,导流槽保护了火箭,水保护了导

  如图所示,水池底部的排水口用重为1N、面积为20C㎡的塞子塞住,放水质虚线处.(g=10N/kg)

答案:6N,6N,600cm3解析:1、塞子被拔出时,拉力等于水的压力加重力:F压=Ps=ρ水ghs=1000×10×0.25×0.002=5Nh=0.25m,s=0.002m2注意面积单位的换算拉力

生活中水池排水时,随着水的减少,排水口会逐渐形成漩涡.请问这个漩涡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为什么?

既可以顺时针,也可以逆时针;他的原因:科里奥利效应在解释洋流、大气环流之类大规模运动的流体时是成立的.但是使用科里奥利效应来解释水的漩涡则大错特错.那么,如何造成水流旋转呢?由于水开始流动时的方向不同

有一体积是2分米3,密度是0.8克/厘米3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拴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所示),如果绳子断了,木块就上浮到

(1)木块在上浮过程(未露出水面)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水的浮力不变;(2)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1.0×103kg/m3×10N/kg×2×10-3m3=20N,木块的重力:G=mg

如图所示,质量为70kg的工人站在岸边通过一滑轮组打捞一块沉没在水池底部的石材,该滑轮组中动滑轮质量为5kg.当工人用1

(1)人用120N的力拉绳端前后对人和动滑轮受力分析如图1、2、3所示:池底部对石材的支持力的变化等于滑轮组下端绳子拉石材的拉力变化:△F支=T=3F-G动=3×120N-50N=310N;(2)石材

做水池直径4.4米混凝土强度C25底部侧边各需要做多厚才受的住水压

普通混凝土都有0.4MPA的抗渗性能,看你对抗渗要求是多少!P6P8P12.随便你挑.

水中有一个漂浮的气球 将其拉向水池底部 气球从水面开始下潜 最后到达水池底部

首先由于气球由部分露出水面变为完全浸没,排水体积增加,因此浮力增加;入水后,由于水深越深所受压力越大,气球体积会被压缩,排水体积减小,浮力变小

流体力学公式计算比如排水口保持H排水口面积为S.排水口流出水速为V(持稳定流速)的计算公式V=?

V=(2gH)^(1/2)/(1+入L/D+j)^(1/2)式中:H——水头,米;g——重力加速度,m/s^2;入——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L——管长,m;D——管径,m;j——局部阻力系数.

如图所示,在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水池底部有一个金属球(球与池底没有密合),圆柱型的水槽漂浮在池内的水面上,此时水槽受到的浮

金属球与池底没有密合,说明金属球队池底有压力但同时还受到浮力作用a.水槽若漂浮则所受的浮力等于水槽总重力,所以金属球的重力等于F2-F1b.由a知,金属球重力为F2-F1,则捞起前所受浮力等于重力减支

有一体积是2立方分米,密度是0.6*1000千克/米3的木块,用绳子将它栓在水池底部的钩子上,如图所示(没图)

m=2*0.001*0.6*1000=1.2kgG=mg=12Nf=pgv=1000*10*0.002=20NF=f-G=8N不露出水面v排不变浮力不变

工人站在岸边通过一滑轮组打捞一块沉没在水池底部的石材.

额,去年我中考前好像做过一堆的液压汽车起重机,工人拉砖,潜水艇(浮筒)打捞,和.这个.我没专业的物理输入法,也非物理老师,凑合看吧.鉴于我问过作业(用来敷衍),先列出答案1、400N2、83.33%3

水池有3个排水口,1个进水口只打开甲,乙两个排水口需16个小时,只打开甲,丙两个排水口需20小时,只打开乙,丙两个排水口

甲、乙、丙的共同效率(1/16+1/20+1/12)/2=47/480丙的效率47/480-1/16=17/480进水口的效率17/480*1/2=17/960四口的总效率47/480-1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