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为斜面,斜角为3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7 22:58:45
我做不到的物理题斜角为a的斜面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u,小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水

小物体作用于斜面的力有两个,一个为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umgcosa,一个为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正压力mgcosa,这两个力的水平分量合力为umgcosa*cosa-mgcosa*sina,它应该与水平面对

如图所示,AB为光滑的水平面,BC是倾角为α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体固定不动).AB,BC间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轨

(1)机械能守恒,因为链条与斜面间无摩擦,无机械能损失(2)设链条质量为m,则L-a段质量为m1=(L-a)/L*m,a段质量为m2=a/L*m以AB水平面为0势能面,则起始时,L-a段重心在0处,a

某物体从斜角为30°,长为15√3m的斜面顶端匀速下滑。若保持斜面长度不变,将斜面倾角变为60°,则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

解题思路: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动摩擦因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得物体运动的时间.解题过程:

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质量为M的斜面上斜面的斜角为37度斜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好久没做物理了,不只对不对.(1)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下0.2mg.(2)力F的大小(M+m)g需要解释的话,给我发信息.那位所谓的数学老师,这是高中题吧,而且是物理.而且人家写了夹角了.你验证

在斜角为P的斜面顶点A将一球以VO的出速度水平抛出,小球落在斜面上B点

水平位移X=Vot,竖直位移Y=1/2gt∧21.AB=Y/sinP=gt∧2/2sinP2.斜面高度h=ABsinP=gt2/2v=根号下Vo∧2+2gh=根号下Vo∧2+(gt)∧2目前只做出前两

如图所示,总质量为m=60kg,可视为质点的滑雪运动员(包括装备)从高为H=30m的斜面AB的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

(1)运动员离开C点后做竖直上抛运动,上升时间为:t=2s在C点的速度为:vC=gt=20m/s(2)从A滑到C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有:△E=mg(H−R)−12mv2C代入数据解得:△E=300

一个重力为20牛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30度的斜角上,求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是多少?

因为物体受力平衡,故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f=mgsin30°=10N

光滑斜面体质量为M,斜角为胃.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要使质量为m的物体能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应对光滑斜面体施多大水平外力F?

要使物体相对斜面静止,则:物体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分量为:ah=gsinθcosθ把两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则有:F=ah(m+M)=(m+M)gsinθcosθ再问:a是怎么的来的a=gsinθcosθ再

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细绳悬于光滑斜面上的O点,小球斜角为30度,在斜面内作圆周运动

先算向心加速度.因为是恰好,所以球在最顶端时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当做向心力,加速度gSIN30=5所以在底部时张力减去重力的分力等于5M,又因为重力的分力等于5M,所以张力为10M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平行于斜面的初速度v0从斜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已知物体重新回到斜面底端时的

2μmgcosθL=(1/2)mv0^2-(1/2)m(3v0/4)^2,2(gsinθ+μgcosθ)L=v0^2,得L=v0^2/[2(gsinθ+μgcosθ)],代入上式,得25μcosθ=7

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倾角为 θ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角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

(1)由机械能守恒得:mgh=1/2mV^2V=√(2gh)(2)由动能定理得:μmgS=1/2mV^2=mghS=h/μ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a,整个斜面长分别为AB、BC两段,AB=2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BC两段斜面间的

倾角是θ,设物体质量是m物体下滑时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容易知 摩擦力大小=动摩擦因数*支持力=动摩擦因数*重力在垂直斜面的分力用动能定理,在全过程中 有mg*AC*sinθ-μ1*mg*AB*

关于物理倾面斜角的题:斜面倾角为37,在斜面上放着重100N的物体,求重力沿斜面下滑方向的分力

(1)首先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竖直向下重力G,垂直于斜面向上支持力N,沿斜面向上摩擦力f(2)将重力进行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正交分解,沿斜面方向可分解为G1,垂直于

(2013•黔东南州)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一块长木块,一端垫高做成斜角30°、高h为0.3m

(1)斜角30°、高h为0.3m的斜面,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斜面的长度s=2h=2×0.3m=0.6m,木块从底端运动到顶端过程中的速度:v=st=0.6m12s=0.05m/s;(2)拉力的功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