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布荷载作用时 M=qL^2 8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5:05:16
三角形荷载化作等效均布荷载

均布荷载等效值为5/8q,q为三角形顶点的荷载大小

一矩形截面简支梁b*h=200mm*500mm,计算跨度L=6m,承受均布荷载标准值q=12KN/m,

首先计算荷载.恒载:10kN/m自重0.2x0.5x25=2.5kN/m合计12.5kN/m活荷载:12kN/m总荷载设计值Q=1.2x12.5+1.4x12=31.8kN/m.再算弯矩M=1/8*Q

三角形分布荷载对某点力矩怎么算 公式是M=F*d d是什么?是三角形的重心到作那点的距离?

力矩等于合力乘以力臂.M=F*d合力F为该荷载分布的面积,一般都是直角三角形.F=1/2aq(a为底边长,q为最大线荷载)d为所求作用点到通过该三角形重心沿力方向直线的距离.(不是你说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时,计算地震作用时.屋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不考虑”.

是的~屋面活荷载不计入重力荷载代表值,楼面活荷载要考虑.具体参考《抗规》5.1.3条表5.1.3

土力学:如图所示条形均布荷载p=150kPa,计算G点下深度3m处的附加应力

ls错了怎么可能是到边缘呢lz条形荷载没有l比b这个说法这道题分成一个三角荷载和矩形考虑其中均步条形荷载参数为x/b~4/2~2z/b~3/2~1.5a值自己查吧三角的参数为x/b~0(因为x为零)z

三跨梁受每跨3个集中荷载作用时的内力系数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M1M2MB1,2,3跨0.3210.1-0.3741,2跨-0.4352跨-0.296-0.2011,3跨0.38--0.201MCVAVBlVBr-0.3740.982-1.77

在计算水平和竖直地震作用时如何取重力荷载代表值

这么专业的问题不合适在这里问吧?!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取法在“抗震设计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可以查1下规范.查看原帖

计算地震作用时,可变荷载的组合系数怎么确定

查看一下建筑抗震规范上面的相关规定吧.有好几种情况下,要一一组合取不利进行设计的.规范没有请去众智网免费下载.“5.4.1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条文没有办法

梯形荷载如何等效均布荷载

q=(1-25α^2+α^3)q!a=αla是梯形下边比上边长出长度的1/2,l是下边长.OVER!

均布荷载问题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如图示,作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1.求约束反力由对称关系,可得:RA=RB=1/2ql

-1/2qx²是在x区间内的均布荷载产生的弯矩.在此支座B的作用因取隔离体而被排除,不需要考虑了.剪力是杆件的内力,在考虑外力(支座反力,均布荷载)作用时不考虑的.再问:那为什么RA不乘以1

梯形均布荷载算弯矩梯形均布荷载要怎么算弯矩啊?

M=1/10qL2,按斜板的水平投影长度计算,板面筋按构造要求配置就行了.

力学悬臂梁计算问题最基本的,别笑话:悬臂梁如图所示,梁上作用均布荷载q,在B端作用集中力F=2ql和力偶M=ql2;梁长

力:2qL,方向竖直向上.力矩:qL2(平方).顺时针方向.基本的受力平衡即得再问:我要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啊!!再答:去掉固定端约束。设约束力为R,约束力矩为M。力平衡:R+2ql-4ql=0.解得R

关于求均布荷载的问题钢混简支梁l=6300mm ,均布荷载设计值q=25kN/m(不包括自重) b*h=200*500m

看你是活载还是恒载起控制作用恒载控制1.35gk+1.4X0.7xqk活载控制1.2gk+1.4qk这两种是最简单的情况,具体的还得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简支梁均布荷载挠度计算公式Ymax = 5ql^4/(384EI)

均布荷载有点小问题,不应该是60KG(KG是质量单位,不是荷载单位),如果是算这个均布重力引起的挠度那么首先要计算均布荷载q=mg=60x10(重力系数9.8,粗算取10)=600N/M=0.6N/m

简支梁在均布荷载荷载下受不受剪力影响?

简支梁在均布荷载荷载下是受剪力影响的,其特点是两端最大为1/2ql,中间最小,为0弯矩则是两端最小,跨中出最大

什么是等效均布荷载

什么是均布荷载?就是构件表面的较大面积上的荷载,不能看成集中荷载,且任意两点处荷载的大小方向均相同.为了简化问题,本来不是均布荷载,在分析时,想办法用均布荷载来代替原来的荷载,但要保证两种荷载给构件带

求均布荷载下的简支梁跨中弯矩Mmax=1/8qL^2的推导公式.也就是过程,

在所求弯矩处截断,设为M,取支座处为计算点,到计算点的距离为x,根据平衡原理,支座处弯矩为零,则M=qx*(x/2),(qL/2)*(L/4),当为跨中是,x=L/2,则Mmax=1/8qL^2

承受荷载作用时,若结构在其原有状态下的平衡保持为稳定平衡,就满足了()的要求.【 ABCD在下面 】

C,因题目中未提到结构是否破坏故A不对,因题目中未提到结构是否有变形故B不对,D是在满足前个的前提下,允许的变形量,故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