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18:17:11
将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含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下列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

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液呈碱性,酚酞再碱性条件下呈红色,故A正确;B、钠跟食盐水反应实质是钠与水反应,与与水反应剧烈程度相同,故B错误;C、钠的熔点较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钠熔化为小球,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各注入相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投入质量

天平上减少的质量就是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Zn----H2652X2X/65Mg----H2242XX/12相同质量的锌和镁,镁产生的氢气多一些,所以放锌粒的烧杯要重一些.刻度盘上偏向放锌粒的一方.如果要

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置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把天平调至平衡.现向其中一只烧杯中投入4.8g镁,向另一只

Mg+2HCl==MgCl2+H22424.8x求出X=0.4g也就是说反应后质量减少0.4变为4.4g设需要Yg的铁则反应会生成2Y/56g的氢气(2Y/56是由下面的关系式求出来的)Fe+2HCl

如图,家里一盆植物盆景,木本,叶子像橘子叶,结一种黄豆粒大小的绿色球状果子,请问这是什么植物啊?

细叶榕,属于乔木,可作遮荫及防风之用,多沿路旁或近村落地方种植.

(6分)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其表面的煤油,然后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①钠在溶

①钠在溶液中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钠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②溶液中的实

谁知道之个奇怪的植物是何方神圣?!叶子没被冻掉貌似是寄生在这棵大树上的,有果子,黄色黄豆粒大小

这是桑寄生,属于桑寄生科、桑寄生属植物,寄生于桑树、梨树、李树、梅树、油茶等树木上

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______,这是因为______;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

品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变红;木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品红,从而使得红色消失.故答案为:变红;品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红色消失;吸附.

向盛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钠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所以应沉在乙醇的底部,钠与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钠的熔点低,所以钠会熔成小球,故选:BD.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足量稀HCl的烧杯,把天平调节至平衡,现向其中一只烧杯中透入5.3g碳酸钠,向另一烧杯中投入适量铁片.要

Na2CO3+2HCl==2NaCl+CO2+H2OFe+2HCl==FeCl2+H2碳酸钠5.3g,0.05mol增加重量相当于0.05mol的Na2O增重3.1g1mol铁加到溶液中增重为54g所

.向盛有无水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选B乙醇比钠的密度小,钠沉入底部,反应较水慢,因为乙醇中的H+比水电离困难.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在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等质量且足量的稀硫酸,调节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投入20.

左边烧杯中投入20.8g10%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因为没有气体放出,所以左边的增重为20.8g,要想天平平衡,则右边的增重也应为20.8g,所以铁与硫酸反应时(铜不能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生

3.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各注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投入一

因为锌反应比铁快,刚开始锌放出的氢气多,所以指针向左偏.反应完后,因为铁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所以最终铁放出的氢气多,即指针偏向右边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置一只烧杯,烧杯内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盐酸(盐酸均过量),调节天平至平衡.现向左边烧杯中投入纯锌7

7.8gZn是0.12mol,生成0.12molH2,即跑出去0.24g的H2设盐酸质量为m,则左边托盘质量是m+7.8-0.24=m+7.56设右边加入x克CaCO3,即x/100mol,生成x/1

想盛水的烧杯中投入黄豆粒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这句话不对吗?

不对此反应危险,要求取绿豆大小的钠块.再问:黄豆和绿豆差很多吗,不都差不多大嘛再答:呵呵,这是比喻啦,意思就是绿豆比黄豆小。

一块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投入氯化铜溶液,实验完毕常发现生成的沉淀中混有少量黑色固体,求黑色固体化学式

2Na+2H2O=2NaOH+H2↑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该反应放热.CuCl2+2NaOH=Cu(OH)2↓+2NaClCu(OH)2==CuO+H2O(受热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