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默写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4 23:59:42
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无需翻译)

《论语》十则孔子弟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默写全六册20道

《观沧海》曹操(七上课内)———,———.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七上课内)————,行舟绿水前.潮

初中语文古诗全(苏教版)

710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10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

默写

解题思路:都是课本上的,多记忆,功夫放在平时吧。。。。。解题过程:1.一览众山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笔如有神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家书抵万金恨别鸟惊心2.子美,少

初中语文古诗全(苏教版)

不是我留摄提贞于孟陬兮那时府吏长跪告四时更变化悲剧

初中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尽量全,尽量多,

1、《关雎》中的男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古诗词默写要描写春冬四季,清明节、重阳节、端午、重阳的古文诗句,还有抒发思乡、爱情、亲情、理想的名句...(不用

春天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夏天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初中语文全册的古诗和文言文mp3

人教版第一单元5、童趣(沈复)第二单元10、《论语》十则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 【此词现已删除】 天净沙·秋思(马

全诗默写拜托了各位 谢谢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最好全一些,包括理解性默写

九年级古诗文默写复习练习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或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1.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明月别枝惊鹊,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辛弃疾

渡荆门送别?默写全诗,

[全文]:流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连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求初中语文文言文默写填空50个空,不要古诗,只要文言文

八上语文古诗文默写填空一、《三峡》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初中语文最容易默写的古诗是什么?

2008年中考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易考名句汇编一、《论语》十则(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见贤

针对初中语文默写作业有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多背多写,留心易错字,重点把握,这样才能使默写不出错!

初中语文

解题思路:希望以上内容能打开你的思路,如有不同意见,请在下面的继续讨论中留言好吗?老师愿意与你进一步的交流。如果回复的晚些,请见谅。祝:健康、快乐、进步!解题过程:⑴ “应当大力推广普通话

柳永《雨霖铃》全词默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送别题材的古诗默写全诗

http://ywz.ywcz.cn/n1255c77.aspx

求初中语文全三本的目录,急用

人教全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由于这两天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苏科你再在网上查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默写: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

初中语文文言文全解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章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