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坐标放样高程不输入可以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5 17:54:45
怎么样吧测出来的坐标和高程数据输入CASS绘图图呢

1.将测量点都放置在名称为“ZDH”的图层上(南方CASS绘制的地形图,测量点默认展点图层为ZDH).2.使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的“工程应用”菜单-》“高程点生成数据文件”-》“无码高程点”命令,指

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时候,仪器和棱镜的高度不设置,会不会影响放样的准确性

全站仪点放样相对来说算是比较精准了!主要影响的是气温和气压,高程我感觉还是么有水准仪的精度高,最好别用全占放水准.

全站仪使用坐标放样需要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吗?

如果你需要高程坐标,就需要仪器高和棱镜高如果不确定,就输入吧

全站仪坐标测量出错放样.设置测站,设置后视,照准.然后进入放样,再输入后视的坐标,检查后视点,角度0.0000正确,距离

你可能是用倒镜操作了,一律改为正镜!或者在仪器设置里,找到“倒镜测坐标”功能,打开.

昨天坐标放样,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没有输入高程和凌镜的高.但是我不需要高程.只需要放样和测任意点坐标.也校核了一下第三个

1、坐标放样和测量坐标是否只需要输入一次测站坐标和后视?回答:是的.2、请问只需要平面放样和平面坐标测量是否不需要输入高程和凌镜高?回答:可以不输入高程和棱镜高,但最好输入,正确.3、不输入对测量坐标

cad绘图中的xy坐标跟现场施工放样输入全站仪的xy坐标是不是相反的啊?这是为什么啊?

图纸上的坐标X是北坐标Y的东坐标CAD的就是简单的平面坐标

全站仪测量高程时后视点的z坐标有用吗?

全站仪测高程是应用了三角高程原理,误差较大,需要连续的复测.一、三角高程测量的传统方法设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道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点的

隧道测量 曲线隧道放样,知道里程,高程,距离怎样用5800算出坐标放样啊?

不知道你那里的曲线隧道的曲线是不是完整的缓圆缓型或者就圆曲线,抑或带缓和曲线的不完整曲线,如果是完整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可以用交点法的计算,如果不完整曲线,可以用线元法计算,你说的那个5800坐标正反算

全站仪坐标放样测量高程的问题,.((高程))

你在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有没有输入仪器高度和凌镜高度,输入了测出来的高程就是该测点的地上高程,否则,测出的高程没用.基本上测高程不会用全站仪测,不准!除非要求不高,只要大概.

请问有谁知道fx5800计算器中,只要输入直线中两个坐标和高程,通过正算反算可以算出任意里程的坐标和高程

本程序由4800程序改编而成,网上有5800积分通用公式,但由坐标反算里程及边距时很慢,本程序大大提高了反算速度.1.主程序(TYQXJS)Lbl4:"1.SZ=>XY":"2.XY=>SZ":?N:

在全站仪测量坐标时,测站,后视输入坐标高程都没问题,需要测量的连续三个点棱镜高度忘了输入,怎么用几

导出数据后,将这几个点的高程坐标分别减去棱镜高即可获得真实高程坐标,XY坐标都是正确的,不用修改.

没有已知坐标rtk高程准吗

按通讯条件讲,电台只能到10公里,最多15公里.用GPRS等无线通讯,可以到根据你RTK的测量范围不同选择的已知点范围也不同,通常选择的基准点和校正点

北京54是不是可以分别用大地坐标、空间直角坐标、平面坐标和高程表示啊?

这个你有点混淆概念了,北京54是定义的一个国家坐标系,一般可以用大地坐标(即经纬度)表示,也可以按照高斯投影用平面投影坐标表示,至于空间直角坐标,一般北京54是不用这个表示的,因为它属于参心坐标系,是

测量放样坐标输入,由于全站仪最多能只能输入7位数,哪大于7位数的如何处理?

根据你测区的大小,如果一般在10公里的范围的可以只输入6位即可.

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输完已知两个坐标要测第三个坐标时,输入好了以后调整角度至零,棱镜架设

棱镜都配有砧板,其作用是使全站仪瞄准棱镜中心如下图输入放样点坐标后,调整角度至零,此时应锁紧全站仪的水平微动螺旋指挥司镜员左右移动棱镜,至全站仪目镜中的横竖丝卡准棱镜砧板上的黑色三角尖这就确定了放样点

cass怎么输入坐标和高程?怎么才能算出面积?X,Y,Z Enter 怎么输入呢?

点的坐标可以做个.DAT文件,格式是点号,编码,y,x,z点号,编码,y,x,z做成.txt的,在改后缀为.dat的即可,之后再展点,展野外点代码或点号都行.若只输入少数点(一两个)可输入“point

在CAD里面输入坐标为什么要先输入Y坐标,再输入X坐标?如果先输X可以吗?

CAD采用的笛卡尔经典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测绘上的大地坐标系X和Y是相反地.

1用全站仪进行道路缓和曲线放样,首先定义道路,提示要输入交点桩号及坐标,请问这交点是ZH点的坐标吗?

q=Ls/2-Ls^3/(240×R^2)(m);p=Ls^2/(24R)-Ls^4/(2384×R^3)(m);  β=28.6479Ls/R(.);  T=(R+p)tan(α/2)+q(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