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字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20:37:33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

1.而或长烟一空或(有时)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或者)或以二者之为或(有人)2.既出,得其船其(他)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其(它)稍稍宾客其父其(他)3.佣者笑而应曰而(并列,顺接)人不知而不温而(可

文言文字词解释(仅一词)

斯:这是:表示判断

初中文言文字词谢谢文言文

当面,听到,上文所指的石块,停止,估计,是这样,预测,书写,向来,又一次,换,吉祥的,.大晚上不容易,再问:还有啊

惊弓之鸟文言文字词翻译

【原文】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

文言文唐太宗论止盗字词翻译

原文:上与群臣议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赋,选用廉吏,使民之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自是,数年之后

文言文字词翻译

狼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解释文言文字词 

1.却/顺承2.代词他的/代词货物3.堵塞/关闭4.表被动/对,在5.所以/因此

字词练习 文言文练习

A1.挨紧āi2.挨饿受冻ái3.白皑皑ái4.狭隘ài5.不谙水性ān6.熬菜āo7.煎熬áo8.鏖战áo9.拗断ǎo10.拗口令àoB1.纵横捭阖bǎihé2.稗官野史bài3.扳平bān4.同胞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初中的文言文都是一些基础简单的知识.不要求你弄清太多句式,关键是要多积累一些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比如说:以(把,用来,来,认为,按照)、之(助词的,取独不译,代词,音节助词)、于(对于,在,比,和)

前赤壁赋》文言文字词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

文言文《窃槽》字词翻译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学、理学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制千日之酒.鲁国人向他们请教酒

文言文《三峡》 字词解释

1que一声2tuan一声3zhu三声yin三声4xi一声5shu四声6su四声7li四声8chong二声zhang四声9yan三声10xiang一声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夏水襄陵到了夏天水涨上山

文言文字词意思

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灵活分析,注意平时积累,学以致用。祝你:心情愉快,学习越来越棒!解题过程: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自相矛盾》文言文解释字词

解释字词【括号中的是加点字】1.不可陷之盾【夫】2.同世而【立】再问:拜托,这是我问的

齐欲伐魏 文言文字词解释

【通假字】:1、“罢”通“疲”,意思是乏、累.2、顿:困顿、疲弊.弊:困乏、疲惫“顿其兵”“弊其众”两句中的“顿”“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其兵顿”,“使其众弊”.【逐字翻译】:1.天下之疾犬

中考语文常用字词注音…

闷热(mēnrè)啜泣(chuòqì)头晕目眩(tóuyūnmùxuàn)小憩(xiǎoqì)伫立(zhùlì)盘(pán)虬(qiú)卧(wò)龙(lóng)鹤(hè)唳(lì)沟壑(gōuhè)庞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

有实词、虚词啊一、【而】1、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作“和”或“及”或“又”.如: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墨子?尚同》)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狐假虎威文言文字词解释

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

文言文字词翻译文言文字词翻译

解题思路:把握常见实词的用法及古今异义解题过程:迁:1.迁都2.迁是死亡的意思,迁灭就是灭亡3.升迁4.贬谪7.通假字(1)畔通叛,背叛;(2)“那”,通“哪&rd

北京市中考文言文阅读范围

解题思路:略解题过程:1.《叔向贺贫》《国语》2.《曹刿论战》《左传》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鱼我所欲也》《孟子》5.《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7.《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