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1 10:49:42
中国法制史中三不去的含义?

三不去,亦称“三不出”,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用以规定丈夫不得任意要求与妻子离婚(即休妻)的三种情况.一般而言,妻子若合乎於七出的条件时,依照礼制及法律,丈夫便可以要求休妻.但七出所包涵的范围甚广,可

北航09秋学期《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二

1B2A3D4C5D6B7B8C9D10D11C12B13A14A15C

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几道题----名词解释

1、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在审理案件时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5种方法.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的简称.最早见于《周礼·秋官·小司寇》.据郑玄的注释,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即观察当事人的语言表达,理屈

电大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作业题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刑名从商:指后世历朝历代的刑名皆沿袭商朝的,这说明商朝的刑罚种类繁多,而且残酷,主要是针对广大的奴隶和平民的.2.九刑:有两种说,一是指西周成文刑书,共

中国法制史西周民诉称为?、

民事诉讼称之为讼刑事诉讼称之为狱

帮我想10个有关中国法制史的问题,哪方面的都可以,

(一)中国法律的历史起源;(二)中国法律名称的历史演变;(三)西周时期,礼和刑都作为法而存在并适用者,请问二者孰重孰轻?(四)商朝司法制度的特点;(五)从夏朝的法律制度看法律与原始氏族社会习惯的不同.

09春电大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经过调查,芦荟凝胶可在各种产品中应用.已经指出,芦荟凝胶显然能在润湿产品中应用.凝胶不但能与阴离子而且也能与非离子,阳离子体系相容共存.在肥皂中加入芦荟凝胶是格外有意义的想法.它的作用是使肥皂起清洁作

中国法制史,汉朝法制指导思想发展变化

“汉承秦制”,并且秦汉的政治与法律制度都处于封建国家早期发展阶段.汉朝在继承秦朝政治法律制度基础之上又有所发展.其指导思想的演化从总体上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汉高祖至文景时期汉朝初年的黄老思想

中国法制史的题目 论述题 :简述清代的主要立法.这道题该怎么回答?

供参考:二、清代的主要立法一、清代立法思想清入关前已经历了由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初期的几个发展阶段.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推动了立法的发展.其统治者的法律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皇太极在吸收汉族法律文化的

中国法制史论述题::秦代法制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1、法自君出,君主独断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使皇帝成为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于一身的最高主宰.据史籍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自称为始皇帝,改“命”为“制”,

如何理解刑起于兵中国法制史中的问题

刑起于兵指的是刑与战争分不开,刑在这里指的是刑法,兵指的是战争.氏族社会后期,刑作为经常性的威慑、处罚和镇压的暴力手段应运而生,起初只是用以处罚怀有敌意的被征服者者和俘虏,随后也用以对付内部成员.所谓

中国法制史的论述题该怎么答

法制史的论述题答法与高中文综的历史题相似,比如比较概念,则先要将概念写出,再在性质、内容、形式、影响、意义等方面作答,最主要的就是答题的思路,也可以买练习册参照答案,逐渐形成答题的感觉,就是以上这些了

中国法制史,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区分公罪与私罪?

那个原文应该不是区分公罪私罪,所谓公罪是因公务适当而犯罪,私罪是官员为谋取私利犯罪.官当不是刑罚,是刑罚的执行方式,这种区分并不是刑罚意义上的区分,但是唐代从处理犯罪的意义上进行了区分,我觉得你应该从

2010年春《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我刚刚做完•~一起分享一下吧~~~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一、1.禹刑2.汤刑3.九刑4.杀5.醢6.兄终弟及7.媒氏8.神权法指导思想9.田里不鬻10.七出二、ADABDDCBAD三

中国法制史论文怎么写呀?是从哪方面入手?

可以从一专题入手写其不同历史朝代的变化,比如我国古代法制指导思想的变化;也可以写某一历史朝代的法制的特点,比如可以分唐朝的法制具体点也可以分析下《唐律疏议》

求助中国法制史案例分析

依唐朝法律化外人相犯,来自同一个国家的,依其本国法律来自不同国家的,依唐律

私罪 中国法制史

私罪(1).个人所犯的罪行.《谷梁传·文公十四年》:“齐人执单伯,私罪也.单伯淫于齐,齐人执之.”(2).由营私所获的罪行.《明律·名例律·文武官犯私罪》:“凡文官犯私罪,笞.”清林则徐《密拿汉奸札稿

中国法制史、论述清末法制改革

清末法制变革表现为1.宪政改革①宪政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主动制定的宪法性文件;“十九信条”全称《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是清政府被动制定的宪法性文件.②宪政实施机构:主要表现在中央的资政院和

私约 中国法制史

(1).私下约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於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2).无媒妁而由男女双方私下议订的婚约.《明律·户律·男女婚姻》:“若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